别把喜欢血腥玛丽的人当怪物,你们可千万别搞错了
Mary 在鸡尾酒界的声望,差不多能比作车行里的保时捷911。对汽车一窍不通的人,也或多或少知道这辆名车的称号,Mary也是这个情况。只是多数人听过它的名字,并非因为其超凡脱俗的外形或独特的口感,而是那个让许多中国人觉得难以接受的选择方法:
你指着这碗番茄汤,跟我说这是酒??
在讲述“血腥玛丽”的传说时,海明威也出现在其中,原因是这位作家向来对这款以番茄为主要原料的汤品情有独钟。
海明威在巴黎居住期间,总爱去美国人常去的酒馆,不断饮下 Mary,那时他就记住了它独特的酸咸味道。
四十年代他成为战地记者前往亚洲战场期间,始终记得这杯酒,在物资被日军掠夺殆尽的市场里,他不懈搜寻原料,试图仿制出同样的饮品。
我们要感激海明威,否则这款酒抵达香港的年份可能会推迟些日子。历史犹如一场宏大的蝴蝶效应,难以预料某个关键时刻是否会发生本该发生的事件,如今我们还能是如今的样子么?
鸡尾酒的历史总理不清。
每款饮品都至少有三个竞争者声称是它的创造者。Mary的情况也是如此。然而,考证过往文献,这个说法更贴近事实:1921年,调酒师‘Pete’在巴黎的‘s New York Bar调制出了这款鸡尾酒。
而关于名字的由来,也有不同的说法。
有一种名称源自英国的一位女王,名叫玛丽一世,她当政时非常凶狠,处决了超过三百名被视为异教徒的人,因此需要将它与那位用少女鲜血洗浴的公爵夫人区分开来。
另一种风格更显都市气息。二十年代初期,酒吧一位投资人初次品尝这款饮品后,不禁发出感叹:这杯酒简直酷似他在卡巴莱舞厅邂逅的姑娘,该女子在酒馆任职,其名为Mary。他们随即拍板,将二者姓名融合,以此命名此款鸡尾酒。
这款酒之所以能成为酒店鸡尾酒的标志性饮品,多亏了邮轮业巨头John的支持。他在法国初次品尝到这款酒后,立刻急切地购得了配方,随后便招募了相关人员。等到禁酒令废除,他便带着这款融合人与酒的稀世佳酿,回到了纽约瑞吉酒店的King Cole Bar进行推广。
这位富豪极度讨厌不雅的言辞,觉得血腥玛丽这个名字非常粗俗,执意将其更改为Red。然而在大众娱乐界,Red这个名字又十分平凡,普通人完全无视它的存在。
就跟今天的新媒体文章标题一样。
不过,真正让鸡尾酒流行开来的,
仅仅是名字么?
不尽然。
鸡尾酒流行发展的关键驱动力,始终源自那些可以直观感知的实体要素。Mary之所以能够周游世界各地的酒馆,根本得益于食品制造领域的持续革新。
1900年前后,罗斯福总统一早用早餐时,读到《屠场》一书,对食品制造中的混乱状况感到极度反胃,随即就吐了,紧接着,国会迅速批准了《食品与药品法案》,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也由此宣告成立。
这仅仅是个开端。大量新的规章制度相继出台,对食品行业加以规范,促使其步入规范化的轨道。食品行业在制度支撑下,顺应了战后美国的繁荣景象,将饮食推向了崭新的阶段。由于生产规模扩大,消费需求提升,罐头食品逐渐从军用物资转变为日常消费品,其重要性日益凸显。
也正是从这起,番茄罐头成为欧美风行的食品。
而血腥玛丽的流行搭的就是这班车。
它刚问世时,调酒师们很少用新鲜番茄,多数是拉开易拉罐,把温热的罐头汤汁倒入杯中。这种做法并非仅仅因为原料容易获得。一款旨在清晨解酒渴的鸡尾酒,若用现打番茄,从时间和精力消耗上考虑都显得过于不经济。
所以我们可以推测,在目前通行的三种 Mary类型——类似果汁、类似罗宋汤以及类似酒——当中,那个当时使用必定添加调味品和增鲜剂的罐头工艺制作的,很可能更接近于汤羹。
倒是发展到今天以后, Mary的花样变得越来越多了。
如果将成分替换为蛤蜊汤掺入番茄汁再搭配辣椒酱,那么这款饮品便被命名为 。它被誉为加拿大的代表性饮品,传闻每年能够售出多达200万份。
玛丽味道最棒的地方,可能需要各位亲自去品尝才能确定。至少,我们可以前往玛丽成长的瑞吉酒店,观察那里的调酒师怎样制作这杯酒。
但是,不要因为选用了你认作不属于酒的成分就心存偏见,需要明白,酒吧里嗜酒者常用的解酒方法,是先接连饮几杯高度酒,再喝一杯 Mary,随后重返饮酒场所。
提醒:请联系我时一定说明是从伴游招聘网上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