锐澳半年少卖218万箱!低度潮饮之王缘何困于微醺时代?
2025年9月,百润股份发布一则声明,在金融市场上引发关注;公司大股东刘晓东,将持有的6300万股份,以九折的价位,卖给温州一位企业家刘建国;此次交易,让他成功套取了14.7亿元的资金。
需要指出的是,这份声明背后,是百润股份公布的疲软半年业绩——2025年上半年,百润股份总收入14.89亿元,较去年同期减少8.56%,实现的净收益为3.89亿元,较上一阶段回落3.32%。具体来看,贡献88%营业额的锐澳(RIO)鸡尾酒销售量,同比下滑218万箱,是百润股份经营状况恶化的关键因素。
锐澳曾经面临过困境。2014年,借助《奔跑吧兄弟》等节目和影视作品的植入,锐澳以适合年轻人聚会的饮品形象迅速占领市场。那个时期,百润股份的销售开支从2014年的1400万元急剧增长到2015年的9.22亿元,促使公司营收实现了107%的显著增长。
泡沫很快消失了。当时新闻报道指出,2016年由于市场积压严重、同类产品价格激烈竞争,有业内人士透露百润某些分销渠道的产品存放时间长达14个月(其保质期仅为18个月),那一年百润股份的业绩出现急剧下滑,其预调酒销售额跌至8.13亿元,致使公司整体营业收入锐减60.64%,直到三年后才逐渐回升。
但是没想到“岁月更迭”,锐澳又来到关键节点,只是这次困境源于消费模式的根本性转变。
网红“过气”了
年轻人现在还喝RIO吗?当前,低度酒已经变成传统白酒公司吸引年轻人口味的有效策略,RIO在十几年前就率先行动,它3.8度的低酒精含量,甚至使得一些年轻人把它当作饮品来饮用。
RIO问世以来,其核心用户始终是年轻人群。不过,这些年轻消费者的饮酒习惯不断演变,同时,曾经钟爱RIO的年轻人已开始进入职场。
在广州连锁便利店的冷柜区域,磨砂玻璃瓶装的锐澳已经很难找到了。店家表示,因为销量不好不再进货。在大型超市里,锐澳被放置在货架的角落位置,让位给了精酿啤酒等新推出的产品。一位29岁的网友在小红书上翻出了11年前的蓝玫瑰味锐澳,引发了大家的怀旧情绪。大家纷纷表示,这样的包装现在已经看不到了,以前非常受欢迎。但当下的年轻人,却用脚投票转向了新欢。
根据《消费者报道》披露的信息,锐澳不仅逐渐失去市场热度,还遭遇了众多新兴品牌的激烈竞争,30岁从事广告行业的莫倩开始选择精酿啤酒,认为IPA口感更加浓郁,00后于欣在家庭聚会时尝试了原浆啤酒,从此不再饮用带水果风味的饮品
针对这个问题,酒类研究专家蔡学飞点明了锐澳目前遭遇的三方面难题:它的价格优势不如啤酒,在8元档次上难以抗衡;其他酒类产品例如精酿和茶酒,凭借“绿色健康”的卖点吸引了部分消费者;同时,年轻群体更看重独特性,锐澳的“新奇感”带来的市场优势已经减退。
此外,有分析人士认为,锐澳的产品规格和容器设计主要针对女性群体,导致其目标消费范围相对狭窄。
根据蓝鲸财经早前的消息,有超市相关人员透露,与燕京啤酒相比,RIO的商品陈列调整频率较低,"通常男性顾客更偏爱啤酒,较少选购RIO的产品;酒量较大的女性饮用RIO时也如同饮用普通饮料般随意,同样不太青睐,再加上商品定价偏高,楼上的写字楼职员购买意愿也不强,因此销售情况不理想。"
另一方面,百润股份采取的自救手段也未取得成功。2023年强爽系列因为8度酒精带来的“容易醉”的对比效果而走红,不过,随之而来的头晕等不良后果也受到批评;今年8月,公司又推出了12度花果香型小酒,目标是为更多消费者提供选择,但其在天猫平台的月销量仅有几百瓶。福建华策品牌定位咨询的创始人詹军豪指出:“在消费者的观念里,锐澳被视为‘微醺’的代表,高酒精度的产品会削弱品牌形象。”
渠道变革迟缓进一步放大了公司的经营风险。尽管华联和贵州茅台已经与美团、京东合作拓展即时销售等新平台,锐澳的营收中高达89%依然来自老式的线下分销网络。
2025年半年总结中,新增销售网点423个,同时有223个网点退出,报告期末销售网点总数为2268个,相比期初增加了200个。但是,新增的经销商数量并没有促进收入增长,这间接表明渠道拓展的效果有待改善;在销售途径上,今年前六个月,线下途径占全部途径的89%,收入较去年减少了9.63%;线上途径占全部途径的大约11%,收入较去年略有减少0.57%。
很明显,在新零售模式推动线上消费迅猛发展的背景下,锐澳的线上渠道收入占比一直处于较低水平且没有明显变化。这种状况的形成,源于预调鸡尾酒的商品属性与网络销售渠道的特点不相契合:该类饮品具备“需要马上享用、价格便宜、运输要求高”的特点,顾客更习惯于在实体店如小卖部或超市直接购买,而网络销售平台的配送费用、存储费用较贵,同时也无法实现“立刻就能喝到”的要求,因此网络销售的市场占比一直难以增加。
对于这个情况,一位行业专家明确表示:锐澳在互联网方面的进展缓慢,导致其难以接触到年轻消费群体,并且减少了与这些人群互动的场景和途径。
微醺市场的“围城”
锐澳公司面临的难题,折射出整个低度酒行业的现状。中国酒业协会的统计表明,年轻群体已占据白酒购买人群的34%。里斯咨询机构的研究估算,年轻人所涉酒类消费市场总额高达4000亿元。不过,随着市场规模的增大,行业内部也出现了激烈的竞争和整合。
新兴消费品牌如贝瑞甜心、十七光年等,在资本热潮中诞生,现在一些产品在零食折扣店以原价三成进行甩卖;而可口可乐、农夫山泉推出的跨界商品,却未能引起市场广泛关注。统计资料表明,在预调酒市场领域,RIO的市场份额一度达到八十九点九,但该行业的其他竞争者几乎全部沉默。
实际上,这个酒类市场难以诞生新的领军企业,主要因为市场发育尚不充分,产品方向不够明确,同类产品竞争激烈,并且多数新兴企业不具备完善的供应链管理能力。
以RIO为例,2016年预制鸡尾酒行业竞争激烈,百润进行了一次创新尝试,推出了“微醺系列”。该公司采用强势营销策略,迅速占据了市场。该系列的特点是酒精度较低,水果口味丰富,将预调酒的消费场合从夜店转向个人在家饮用,作为饮料或餐酒。这一举措将原本小众的潮流产品,转变为较为普遍的消费品,同时也吸引了更多女性消费者。
从这一刻起,业界逐渐意识到预调鸡尾酒与功能饮品存在相似之处,这类产品具有使人沉迷的特性,必须借助大量宣传来影响购买决策,同时凭借销售网络的全面覆盖,能够实现更高的利润空间。
RIO在宣传推广上取得了显著成效,但同时也承担了庞大的销售成本,其中居高不下的销售成本一直是这家企业备受批评的焦点。到了2023年,销售成本已经超过7亿元,占当年销售利润总额的90%。
对于快速消费品领域来说,单纯依靠营销投入激发的是许多短暂的尝新欲望,从而造成零售网点货物短缺乃至完全脱销的状况。为此,百润股份在二零一五年下半年度遭遇了新鲜感需求消退以及分销渠道货物囤积过量的难题。
这就意味着,任何广受欢迎的商品在取得一定市场地位后都必然会面临发展阶段的瓶颈,因此参与竞争的公司必须显著增加科技创新方面的资源投入,持续开发新的产品来维持增长势头,并且要敏捷地适应顾客的偏好变化。
但是根据品饮汇所知,现在,“产品雷同现象突出”是许多低度酒生产商面临的最大难题,市场上常见的果酒、苏打酒等各种子类别里,已经出现了许多品牌,而且它们的品质和风味大体上都非常接近。
低度酒产业中普遍采用的委托生产方式造成商品极为相似,一位来自四川的酿酒企业主表示:受托厂商承接数十项任务,产品配方几乎相同。这种情况迫使公司陷入困境,无法掌握价格,收益被分销商攫取。更为严重的是,酒类销售环节被大型啤酒企业控制,小型低度酒品牌难以得到零售终端的青睐。
而最关键一点,低度潮饮当前需要讲清楚“低度酒到底是什么?”
酿酒行业顾问肖竹青指出,青少年挑战的是烈性饮品所隐含的权威关系,追求的是自我愉悦和不受拘束。然而,锐澳品牌尚未找到满足这种需求的合适方式。
破局者的启示
微醺行业并非一片沉寂。四川威兰特食品于2019年推出“果小酒”系列,预计到2025年销售额将超过3亿元。其创始人倪伟采用独特的“双轮战略”运营模式,一方面在丹棱、平武等水果主产区自行设立加工厂,成功将供应链成本降低了15%。另一方面,线上借助抖音短视频平台大力宣传,年销量达到亿元级别,线下则迅速进驻罗森、711等超过2万家零售网点。
借助新鲜蔬果进行发酵来增强风味,凭借完善的物流网络来确保价格合理,倪伟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这样强调。
鲸裕在清酒市场的突破,充分展现了针对特定场景进行产品创新的成效。这个品牌主打能够缓解麻辣和油腻口感的特点,专门迎合火锅和烧烤的食用环境。它同时推出15度纯米清酒和6度气泡清酒两种产品线,并且借助体育宣传手段,比如赞助NBL篮球联赛,使得每日销量达到了三万瓶的水平该抖音话题浏览量已超过十二亿,线上平台与线下场所相互配合,形成了从活动关注度到实际购买行为的完整流程,到2025年,实现了八十七百分之一的年增长率,并获得沙利文授予的“全网清酒销售领先品牌”称号
威兰特同鲸裕的相似之处体现在构建了完整的“产品-场景-渠道”价值链条,四川省果酒协会的周劲松分析了低度酒实现突破的三个要点,分别是通过技术革新,将鲜食水果改良为酿酒专用品种来提高品质,将应用场景从“Z世代”拓展到更多元的消费领域,以及将销售渠道同即时零售与兴趣电商相结合,促进融合。
由此可见,微醺经济并未退潮,只是换了主角。
观点认为症结不在于适度饮酒,关键看锐澳能否摆脱固有模式,一位私募界人士如此评述。企业经历了从打造爆款到构建产品体系,从侧重推广到注重感受,从广泛分销到精心布局环境等阶段,如今低度酒市场已面临严峻挑战——毕竟吸引年轻群体需要机遇,而维系年轻消费者则要求持续不断的发展。
提醒:请联系我时一定说明是从伴游招聘网上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