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调酒悄然走俏,究竟是养生良方还是智商税?
“中药调酒”走俏 养生还是智商税?
成都一酒馆推出创意鸡尾酒标注“强肾壮阳”等功效引质疑
中药奶茶和中药咖啡等商品走红后,中药的流行趋势如今传到了酒馆行业。3月11日晚上,在成都市成华区的一家酒馆内,老板小柳站在吧台位置,正在摇晃酒杯制作特别的鸡尾酒。在他背后的展示台上,除了龙舌兰、金酒、伏特加等常见的酒类饮品,还摆放着用当归、黄芪、人参等中药材泡制的药酒。
小柳提及,店内售卖16种创意鸡尾酒,这些酒均以中药药酒为原料调制而成。记者注意到,酒单上明确标示了多种功效。其中包括增强肾脏功能、提升阳气、促进血液循环、缓解瘀滞以及改善睡眠质量等。部分网友认为,这种经营方式融合了休闲娱乐与保健养生。然而,也有相当数量的网友指出,这不过是借助中药的名义来吸引顾客,实质上是收取不合理的费用。
成都中医药大学副教授叶莹谈到,个人少量服用中药饮品问题不大,但并不提倡以此方式“保健”。律师指出,酒馆若采用《食药同源》目录之外的中药材,或许会触犯法规。
体验者多为年轻人
老板:找老中医开方子配酒
小柳的酒馆经营三个月以来,凭借“中药调酒”的特色服务,招揽了许多客人光顾。店内的酒单与普通酒馆差异显著,包含八种养生概念,分别是“固本培元、强肾壮阳、生津润肺、滋补气血、活血化瘀、瘦身排毒、美容养颜、安神助眠”,并以此为基础,推出了十六款主打“养生酒”。
小柳表示,这16种酒选用8种功能各异的中药药酒作为基酒进行勾兑,每种类型包含高度和低度两种产品。这8种药酒是在店铺开业前,特意寻访一位资深中医获取配方,随后前往中药铺采买药材,采用粮食酒浸泡三个月以上酿造而成。每个配方包含10至15种中药材,酒单上标注的是方剂里起关键作用的两味药材。
饮酒不应仅限于娱乐或解闷,更可发展成一种保健的风尚。针对这个观点,小柳承认其中包含虚张声势,也确有几分实在,由于她自幼体弱多病常服中药,因此渴望把调养身体的理念融入酒类饮品之中。
我们店铺里,增强肾脏功能和提升阳气功能的酒以及补充气血的酒最为畅销。酒精度数较高的版本掺入了更多药材,味道会比较浓烈。通常到店的顾客,更倾向于选择低度数的,原因是口感更佳。小柳说明,现在到店尝试的年轻人数量居多,一天最多的时候能够售出大约六十份。
猎奇和质疑并存
消费者:养生和喝酒能兼得?
一位在店里购物的陈先生透露,他点过一款自称能“生津润肺”的高度酒,酒单上列明泡制该酒的药材包括“麦冬、罗汉果、沙参、话梅”。
陈先生表示,他在网络平台上发现了这家店铺,认为“药材与酒融合”的营销方式非常新颖,便邀请几位伙伴一同前往探寻。邓女士在同伴中挑选了一款号称能“调理体液”的温和饮品,饮后她形容,其口感近似甜枣混合物,仅在饮至尾端时隐约察觉到些许药材气息。
另有一位顾客温先生,是被这家店宣传能够“增强元气、提升精力”的饮品所吸引,对于“调养身体、传统医学和酒馆”这几个概念,他原本觉得它们之间是相互矛盾的,心里充满了好奇和疑问,所以决定过来体验一下。
针对此现象,有人表示不解,因为酒精原本就会损害健康,而那些以传统中草药为卖点的宣传手段,会不会其实是一种骗人的把戏呢?
小柳老板表示,店里售卖的酒品并无治疗功效,仅能辅助调养身体。他说,之前曾聘请中医为顾客诊脉,每售出一杯酒都会随机搭配一味药材样本。中医到店并非开具正式药方,而是通过把脉,为顾客推荐更适宜的酒类。此举也是为了推广中医的相关知识。
中药讲究一人一方
中医:使用不对症会伤身体
中药奶茶、咖啡以及中药汤圆等新式饮品相继问世,在“中药酒吧”之前,已将“中药风”这一概念推向餐饮业的新高潮,掀起了一股注重健康的饮食热潮。面对“中药与各种食材融合”的跨界创新,成都中医药大学副教授叶莹内心充满喜悦,同时也抱有几分忧虑。
草本调饮、草本咖啡等饮品流行,反映出公众对传统中医药学的重视程度日益提升,对此她感到非常高兴。然而她也表达了一些顾虑,认为不论草本药剂以何种形式供应,根据个体差异进行针对性调配才是根本原则,不能采取统一化的做法。
叶莹提到,她曾经点过一款针对经常熬夜人群的中药奶茶,里面含有枸杞、人参等药材成分。人参确实具有补充元气、滋养血液的作用,然而并非每个经常熬夜的人都是气虚和阴虚体质,这种情况并非普遍存在。倘若这个人正好是湿热体质,或者存在外感症状,实际上并不适宜食用人参。叶莹觉得,如果中药使用不当,可能会对人的体质造成不良影响。
中药药酒用于调制饮品能否带来益处?宁波市中医院中医科罗医生指出,若不考虑用量,很难判断其作用效果,因为药酒与酒的比例各异,这会改变最终效果。
律师说法
超范围使用中药或受罚
中医药的热潮涌向饮食行业,并非所有药材都适合与食材搭配。根据《食品安全法》的要求,食品生产销售过程中不允许加入药品成分,但允许添加传统上既是食品又是药材的物质,这类物质被称为“食药物质”。到2024年岁末,国家已经公布了四个批次共计106种食药物质的清单。然而,酒馆在“助阳酒”里添加的鹿茸,却未包含在《食药同源》的记录之中。
北京恒都(成都)律师事务所管委会副主任税浴洋表示,依据《食品安全法》第三十四条,未列入《食药同源》目录的药材或许不能用于食品加工;倘若这些药材被用于调制鸡尾酒,那么酒馆的举动可能触犯法规,将承受行政处罚或刑事惩处。其次,药酒归类于配制酒或保健食品,必须获得《食品生产许可证》或《保健食品注册批件》,酒馆若没有这些许可,将承受行政处罚或刑事惩罚。
另外,《广告法》第十七条明确指出:除了医疗、药品、医疗器械广告之外,不允许任何广告宣称治疗疾病的功能,同时也不得运用医疗术语,或者使用容易让推广的商品与药品、医疗器械相混杂的表述方式,税浴洋认为,酒馆所进行的关于壮阳、补肾之类的宣传,是违背这一规定的。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 姚箬君 摄影报道
提醒:请联系我时一定说明是从伴游招聘网上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