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吧常用的6大基酒,你必须知道的秘密
鸡尾酒是一种用于娱乐的饮品,注重搭配不同的酒基与各类酸甜饮品,酒精浓度通常在40度上下,常见的洋酒都可以选用,果味与酒基能够相互融合,营造出欢快的氛围,对酒基的要求并不苛刻,保持本真味道即可,金酒和朗姆酒是制作鸡尾酒时最常用的酒基,酒吧在进货时也倾向于选择价格较低的酒牌,这种做法并不会对鸡尾酒的风味和品质造成影响
1、金酒(Gin)——酒吧里的基酒之王
主要原材料:谷物、水、杜松子、其它草药
以金酒作为主要成分的常见调制饮品包括、金酒苏打水、金酒酸、金酒等
金酒有个别名叫做杜松子酒,在国内也被译为琴酒,它最初源自荷兰,曾是荷兰的代表性饮品,后来在英国得到大规模生产,伴随殖民者的活动传播到世界各地,最终享誉全球。
早在16世纪之前,金酒就已开始作为药物被生产出来,因为杜松子这种主要原料常被用作利尿剂、退烧药以及治疗痛风的中药,所以被誉为“金酒之父”的16世纪荷兰医学家法兰西斯·西尔维乌斯博士,其实只是有记录以来第一个记录下金酒制作方法的人。另有一位荷兰人路卡斯·博斯洞察到该配方具备商业价值,于是向原有的金酒配方中掺入了部分糖分,从而酿造成口感更为甜美、更易被大众接受的酒品。
金酒最初在荷兰有特定的叫法,后来传到了英国,岛上的水手们把它的名字改成了更简单好记的“Gin”,从此英国也渐渐有了少量金酒的酿造。在那场英法冲突之后,英国当局禁止了来自法兰西的葡萄酿造饮品和烈性白兰地,英国民众因此转而寻求谷物烈酒来满足嗜好,荷兰金酒虽然进口量有所增加,却远远无法填补市场出现的空缺,英国人于是开始大量自行酿造金酒,不过那个时期他们仅会直接饮用这种烈酒。金酒用作调制鸡尾酒的原料价值是在某次与医药相关的事件中得以实现的:汤力水曾在印度普遍用于医治疟疾,然而其口感过于辛辣,导致那些被派往印度的英军成员便将自带的金酒与汤力水混合饮用,意外地发现这种搭配别具特色,随后这种金酒与汤力水的组合被带回欧洲,逐渐成为一种时尚饮品,正式开启了金酒作为鸡尾酒主要原料的历史篇章,促使人们开始探索更多以金酒为基础的调制方案,由此创造了众多经典的鸡尾酒款式。今天,大部分鸡尾酒吧里面,金酒的消耗量都是烈酒中最高的。
金酒之所以能称霸基酒界,全靠它与众不同的独特风味。简单讲,金酒的酿造流程是这样的:首先选用谷物作为基础材料,通过发酵和蒸馏步骤生产出食用酒精。接着,把杜松子和其他香草混合在一起,让它们充分浸泡,然后再次进行蒸馏。蒸馏产生的液体会被分成不同部分,最后经过精心调配,才成为我们喝到的金酒。杜松子构成了金酒的核心风味,不过多数酿酒商还会掺入其他草本植物,诸如豆蔻、肉桂、香菜、山药、白芷、茴香、甘草、橙皮、坚果等,各家所用的成分各不相同,以此打造独特的品牌特色,例如知名的必富达24金酒(),它甚至会选用日本煎茶和中国绿茶作为主要构成,散发出浓郁的东方气息。
2、伏特加()——调酒师最爱的画布
主要原材料:谷物(或薯类)、水
以伏特加为基酒的主流鸡尾酒: 、 Mule、 Mary、
它源自俄罗斯,也有说法称其起源于波兰,伏特加这个英文名称,取自俄罗斯一个港口的名称,其寓意与白兰地、威士忌相似,都是“生命之水”。传闻500年前克里姆林宫的修士们初次蒸馏出该液体意在为战场负伤者灭菌消毒,不过有个嘴馋的僧侣趁人不备偷尝一口后,历史的偶然因素在此刻发生转变——伏特加迅速风靡开来,500余年间持续流行,即便在东正教反对和戈尔巴乔夫禁酒时期也愈发兴盛。最高峰时期,伏特加导致俄罗斯每年有三万人死于酒精中毒,同期十年阿富汗战争中苏联士兵年均死亡人数仅为一万四千名。即便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尽管苏联民众面临粮食短缺,他们依然将宝贵的粮食用于酿酒,目的是确保前线战士每天能够获得一百克的伏特加。
伏特加滋养了俄罗斯各阶层的人士,贫富皆然。社会底层男性倾向于购买经济实惠的伏特加并大量饮用,而中产群体则展现出不同的消费方式,他们既会在夜总会尝试各式伏特加调制饮品,也会在家中品味品质较高的伏特加,常搭配烟熏肉、黑面包、新鲜洋葱和酸黄瓜一同享用,而社会顶层富豪们则会摆出稀有的鱼子酱和生鱼片作为佐料。注意到了吗,伏特加搭配范围极广,无论酸味还是辣味,不论新鲜食材还是烟熏食品,它都能完美融合。
我尝试过,依照电影《本杰明·巴顿奇事》中伊丽莎白教导本杰明的方法来品尝鱼子酱与伏特加:先送一小勺鱼子酱进嘴里,用舌头和上颚将鱼子完全碾碎,体会那醇厚和微妙的海洋气息,但绝不能吞咽,紧接着喝一口伏特加——仿佛海浪猛烈拍打,口中的鲜腥气息瞬间强烈释放,迅速咽下,从胸口到肠胃,感受到一阵舒坦的温热感。伏特加一点都没有掩盖鱼子酱,而只是把鱼子酱的特点放大。
纯净性是伏特加最突出的特点,尤其是品质上乘的伏特加,完全不会有深色烈酒那种明显的杂味,这种纯净就是它最鲜明的特质,净饮一瓶伏特加的价值高低,完全看它的纯净程度有多高。调酒师之所以特别青睐伏特加,是因为它就像一块洁白无瑕的画布,能够让人自由发挥,创造出各种独特的味觉体验。
3、龙舌兰()——沙漠中的醉人甘露
主要原材料:龙舌兰、水
以龙舌兰为基酒的主流鸡尾酒:、、 、
龙舌兰在墨西哥非常普遍,是一种沙漠里的植物,它的根部积聚了丰富的糖分,当地居民自古以来就利用它的液体进行发酵,制作出一种酒精度不高的饮品(普逵酒)。然而,到了16世纪初,那些征服了这片土地的西班牙人开始采用蒸馏方法,把它变成高度数的烈性酒,主要因为他们的白兰地已经消耗殆尽。那个时期,欧洲人尚未掌握将水加热至沸腾以杀灭病菌的方法,而水中病菌广泛存在,他们只能借助饮酒来获取饮用水源。然而,殖民者乘坐的船只能够携带的白兰地数量有限,且葡萄种植在殖民地并未得到推广,他们迫切需要一种能够满足日常大量饮用的酒精,用以消灭食物里的细菌。
这个流程实现了从龙舌兰原料到普逵酒再到龙舌兰酒的演变过程。起初,这种饮品被称作“龙舌兰白兰地”。后来,由于墨西哥特其拉镇以生产龙舌兰蒸馏酒而著称,它才被正式命名为“龙舌兰酒”。
十六世纪末期,西班牙的菲利普二世颁布法令,禁止墨西哥境内栽培葡萄,从而使得西班牙产的酒类得以在当地畅行无阻。与此同时,后来被誉为“龙舌兰酒始祖”的唐·佩德罗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一时机,他充分利用了当地广袤的土地资源,开始大规模种植龙舌兰。随后,在哈利斯科州设立的蒸馏作坊内,他成功启动了人类历史上首次对龙舌兰白兰地进行的大规模制造。
到了1821年墨西哥实现独立,龙舌兰酒已构成该国经济命脉的关键因素,主要得益于国内消费旺盛。1862年,法兰西军队进入墨西哥境内,协助建立傀儡政权,而墨西哥原有当局则退守北方,与入侵者展开持续较量,他们通过向众多龙舌兰酒生产设施征收丰厚赋税,获得了充足的军需开支,从而能够在长期对抗中坚持到底,最终等到法军自行撤离。龙舌兰酒与墨西哥的民族解放和独立运动有着密切关联,同时军队在冲突中取得胜利,它便逐渐替代了法国白兰地,成为当地民众最偏爱的酒精饮品。
4、朗姆酒(Rum)——重回盛世
主要原材料:甘蔗、水
以朗姆酒为基酒的主流鸡尾酒:、、Pina 、Cuba
近年来,深色烈酒市场呈现强劲增长态势,朗姆酒成为其中关键品类。这类深色朗姆酒涵盖经过橡木桶陈酿的金朗姆酒和黑朗姆酒,但这仅代表朗姆酒系的一半,别忘了还有深受调酒师青睐的白朗姆,它作为热门基酒备受追捧。这款海明威钟爱的、品质纯粹的鸡尾酒,每晚都会出现在无数资深酒客和初学者手中。新出现的酒类包含风味朗姆酒,它是将香料融入金色或黑色朗姆酒中制作而成,香料多选用加勒比地区特色香料,以此维持整体的加勒比特色,成品通常色泽较深,如今在酒馆里常见的摩根船长,以及水手杰瑞,都是风味朗姆酒中的杰出代表,仅从名称就能感受到浓郁的加勒比海气息。
这一地带是朗姆酒的起源地,不过朗姆酒的开拓者却是哥伦布——他在世界环游过程中,把甘蔗植物带到了加勒比区域,从而开启了中美洲和南美洲的甘蔗栽培篇章。
1651年,巴巴多斯岛的一份文献首次记载了这种烈酒。经过查证,这种烈酒确实诞生于该岛。当时岛上甘蔗产业发达,人们在制糖时发现了糖蜜,这种物质经过发酵会产生酒精。通过蒸馏酒精,人类酿造出了世界上第一瓶真正的朗姆酒,它最初的名字,也和其他蒸馏酒一样,在刚出现时主要用来消毒和疗病。随后,朗姆酒的生产传到了加勒比海其它岛国,然后是整个南美。
朗姆酒的酿造作坊多设置在亚热带和热带地区,这一地理特点赋予它一个显著长处:高温环境能加速酒液在橡木桶中的成熟进程,让高档朗姆酒比威士忌和白兰地更早实现酒体与木桶的和谐统一,从而获得理想的醇化状态。同时,这也使得朗姆酒业界能够迅速应对市场对顶级酒品的持续增长需求。如果有人担忧热带风土会让朗姆酒风味显得粗浅单薄,其实不必在意,来自欧洲装瓶商的存货都在低温环境里熟成,加勒比区域同样设有高海拔的蒸馏作坊,各式产品都能满足不同需求。
5、干邑()——精致圆润的生命之水
主要原材料:葡萄、水
以干邑为基酒的主流鸡尾酒:、 、 Sour
白兰地是用葡萄发酵制作,再经过蒸馏得到的烈性饮品,一般还要在橡木桶里存放一段时间。干邑白兰地是依据干邑地区的生产规范酿造的白兰地。虽然所有干邑都属于白兰地,不过只有法国干邑产区的烈酒才能称作干邑。成为干邑必须满足三个要求:酿造时用的葡萄要来自干邑指定的六个产区,必须实施二次蒸馏,还要在橡木桶里存放至少两年。
干邑的独特气息和丰富口感,引得人们用诸多词汇来描绘它,中国交响乐团的主席指挥李心草更是将其视作一部交响曲。这番比喻并非空穴来风,一方面,经典佳酿与广受欢迎的交响乐作品,都蕴含着时光的沉淀,饱含着非凡的创意。另一方面,两者都致力于追求极致的完美与高度的协调。
探访每一处蕴藏珍稀酒液的窖藏,无需细品那些陈年佳酿,便足以被岁月的奇妙所深深吸引。更不用说经过百年精心酿造与保存的艰辛,单从最初立下的心愿来看,干邑的匠人们自酿造出第一滴“生命之水”那一刻起,就将世代以此为业视为家族的根基,自然而然地承担起传承这一技艺的责任。这也是许多人视干邑为高档饮品的原因,由于它自诞生之日起,便肩负着历经岁月洗礼、积蓄时光精华的使命。任何一家干邑酒窖中,都清晰可见岁月的痕迹和积累——那些橡木桶上用白灰标示的文字,默默诉说着桶内美酒的传奇:包括所用葡萄种类、生长地域,以及具体的蒸馏年份等等。
陈年的“生命之水”在橡木桶里会慢慢发生一系列不易察觉的转化:原本透明纯净的烈酒,逐渐吸收了木材的色泽,变成了迷人的金黄色;借助橡木的孔隙,干邑在缓慢氧化中,其芬芳也愈发丰满。干邑的调酒师和帮手们每年都要进行一次仓库的盘点,逐一品尝每一桶“生命之水”,以确认它是否达到了理想的成熟程度。
6、威士忌()——烟熏出男人气息
主要原材料:谷物、水
以威士忌为基酒的主流鸡尾酒:、Old 、、
中国人当中,很多人把威士忌看作是外国酒的一种,每个人选择它的理由并不相同。有些人饮用来获取酒精的刺激,除了带有麦香和木桶气息,其实和白兰地或伏特加没有太大区别。另一些人则喝它,是为了展示自己的品味层次。到底单一麦芽威士忌和调和式威士忌哪一个更出色?这类疑问句式时常被提及,只需反问一个简单的问题:“你认为融合了不同族裔特征的人更美,还是血统纯正的人更美?”这样就能让提问者陷入沉思,因为美丑的标准因人而异,终究是见仁见智的结果。
调和型威士忌注重融合多个不同酒厂出品的原酒,这些酒年份各异,风味也大相径庭,既有麦芽威士忌,也有用其他谷物和马铃薯、玉米等材料酿造的烈酒,通过精湛的混合工艺,创造出具有鲜明品牌特色,同时保证口味和香气既丰富又和谐统一的佳酿。关于单一麦芽威士忌,它源自一个特定的蒸馏作坊,能够展现出当地特有的水文条件、所用材料、燃烧方式,以及该作坊本身的生产手法所铸就的独有特质。这两种威士忌大致上可以依据历史文献的推演,单一麦芽威士忌大概是在十五世纪诞生于爱尔兰,随后经由艾雷岛传播到了苏格兰。当今被视为苏格兰标志的烈酒,在十八世纪曾因英国当局对酒坊征收高额麦芽赋税,导致私酿风潮骤起。为逃避搜查,制酒作坊多隐匿于荒僻山岭,并伪装成其他类型工场,运用微型蒸馏设备,以便随时转移财物潜逃。偶然发现,地处偏僻的深山地区,多数存在未受污染的优质水源和空气,这些纯净清冽的水源,是决定威士忌口感的关键要素,而干净的空气则有助于酒体在陈年过程中香气逐渐成熟。公元1823年,威士忌的相关法规正式颁布,从此结束了私下酿制的历史,威士忌的制造量和水平都迅速提升。
三里屯的酒吧常选用价格不贵的珍宝威士忌、占边威士忌,这些酒被当作调制鸡尾酒的原料。
提醒:请联系我时一定说明是从伴游招聘网上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