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盘点10家新酒饮大甲方近期动态全知道
在上一篇文章中,甲方财经对企业财务状况进行了梳理,涉及了15家食品饮料公司的发展状况。今日,我们将视角进一步深入,专注于更细分的领域——创新酒类。我们将对这些企业或品牌在过去一年中的市场布局和广告投放策略进行详细分析,旨在为行业内的专业人士提供有益的参考,同时也让广大消费者对创新酒市场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01.江小白——低度新酒饮业务增长30%
谈及新型酒饮,江小白无疑是该领域概念的先驱。在十多年前,当传统白酒占据了市场的主导地位时,江小白凭借着其年轻化的品牌形象和极具吸引力的营销策略,迅速在消费者中走红,并迅速超越了地域限制。
去年,江小白接连推出了日式风味低度烧酒“新魂烧酒”以及一系列以粮食和花果为原料的酒品。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新魂烧酒”在上市短短3个月内,其抖音官方旗舰店的单月销售额便成功跨越了百万大关,成为低度酒领域的一颗耀眼新星。到了2024年年末,江小白正式更名为瓶子星球酒业,并明确了致力于发展低度新酒饮的战略目标。当年,未经审计的营业收入实现了超过16%的有机增长,而低度新酒饮业务更是实现了30%的显著增长。
02.RIO锐澳——业绩小幅下滑
在百润股份这一RIO锐澳母公司整体业绩呈现下降趋势的背景下,2024年,RIO锐澳所属的预调鸡尾酒业务领域,包括气泡水在内,同样出现了小幅的下滑现象。其营收额较上年同期下降了1.42%,降至14.31亿元;销售量也同比减少了8.69%,达到1721.51万箱。
在产品创新领域,去年五月,RIO锐澳品牌推出了容量较大的清爽气泡鸡尾酒,涵盖了春见白桃、阳光玫瑰葡萄等多种风味;同时,对旗下的微醺系列进行了产品升级,并新增了“青提茉莉”这一款新口味。
在过去的一年里,RIO公司不断强化品牌推广,手段多样,包括全媒体的广告投放、春节期间的短期代言、影视剧中的硬性广告植入、足球赛事的联合推广,以及通过抖音和快手等平台发起的新话题推广。在这些活动中,RIO在影视领域的表现尤为突出,无论是在《大奉打更人》、《爱情神话》、《斗罗大陆》等影视作品中,还是在近期热播的《难哄》中,亦或在《乘风破浪的姐姐第六季》这样的综艺节目中,RIO的身影都十分显眼。
03.梅见——迈入规模化增长新阶段
梅见,作为江小白集团旗下专注于低度数新酒饮领域的品牌,自2019年面世以来,它从青梅酒这一细分市场起步,逐步拓展至更广泛的消费群体。时至今日,梅见已成功跻身新酒饮领域的领军品牌。
去年对梅见而言,标志着其进入了一个规模化的增长新阶段。这一成就有数据为证:在瓶子星球集团整体实现16%增长的大背景下,梅见青梅酒在去年1至9月期间实现了超过15%的同比增长。具体来看,在第一季度,梅见青梅酒在果酒行业线上市场中占据了31%的市场份额,而在线下渠道,如永辉超市,其销售额同比增长了38%。
在营销领域,2025年春节期间,梅见品牌携手微信蓝包,于微信小店“梅见酒馆”推出了以“好久不见,新年同庆”为主题的礼盒产品。借助蓝包的社交传播特性,激励用户在朋友圈或群聊中分享,并采用精准的私域推广、视频号直播以及达人推广链接等多种手段,全面满足消费者春节期间的送礼需求。活动一经上线,首周用户参与度便迅速攀升,参与人数已超过百万。
04.五粮液仙林——露酒领域增速最快的品牌之一
仙林生态酒业作为五粮液集团在露酒和果酒领域的拓展,专注于低度果酒以及女性消费群体的市场。在2024年,该品牌推出了五粮本草人参露酒和国杯小酒两款重要新品,其中五粮本草人参露酒荣获"2024 新消费势力盛典"中唯一推荐的酒类产品,并迅速在四川、江苏等六个省市展开市场布局,成为露酒品类价值提升的标杆。受核心产品带动,五粮本草露酒全年销售额成功跨越3亿元大关,较上年同期激增120%。据五粮液最新发布的财务报告揭示,前三季度的总收入达到了679.16亿元,较去年同期上升了8.6%,而仙林生态酒业对这一增长贡献了显著份额。
在品牌推广领域,仙林生态酒业携手白山市共同举办人参文化节,通过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展示,力推“生态健康”的品牌核心价值。此外,公司还推出了“五粮本草・天生出众”为主题的文化活动,这一活动在成都、宜宾等主要城市圈层广泛展开。线上借助微信生态中达人通过短视频进行推广,塑造了“和谐共生”的品牌故事,而在线下,我们尝试了“即时零售”的试点模式,并与京东到家、美团闪购等知名平台建立了合作关系,确保了消费者能够享受到30分钟内送达的服务。
05.冰青——销售额取得2-3倍的增长
冰青以“中国青梅专家”为战略核心,在2024年春糖会上成功夺得5000万元的大额订单,同时,在稳固发酵型青梅酒主营业务的同时,还推出了青梅果汁、茶饮、果干、果脯等一系列新产品,实现了产品线的多元化拓展,销售额实现了2至3倍的显著增长。同年3月,冰青首次将青梅酒出口至加拿大,成为首个大规模进军北美市场的国产青梅酒品牌。2025年,冰青已打磨好5-6个新单品准备面市,小步快跑。
去年,冰青品牌与成都大邑地区共同打造了“青梅理想季”活动,邀请了众多知名KOL参与采摘和酿造体验。他们通过一系列短视频矩阵大力推广“雪山青梅”这一品牌概念,相关话题的播放量已经超过了2亿次。与此同时,冰青还与众多知名达人携手进行溯源直播,借助直播带货的形式,有效拓宽了销售渠道。
06.悠蜜——持续2年盈利
源自茅台生态,在过去的一年里,新品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去年三月,蓝莓气泡酒正式亮相市场,其口味丰富,包括青橘乌龙等多种选择。进入十二月,一口气推出了膳食纤维蓝莓复合果汁、蓝莓刺梨汁、三倍浓缩蓝莓汁以及蓝莓精酿等共计14款新品,这些产品主要针对年轻消费者的用餐、社交、休闲以及个人饮用场景。
在业绩指标上,该公司在水果发酵酒市场占有率方面已连续五年位居首位,同时,其盈利状况也稳定维持了两年之久。
去年,我们成功举办了首届“悠蜜杯”街舞大赛,赛事通过“悠蜜记”、“微信视频号”以及“悠蜜”抖音号同步进行直播,吸引了超过30万人次观看。同时,我们还举办了“莫其托·味蕾新调调”星品体验发布会,并开展了529场互动式品鉴活动,这些举措显著提高了品牌在市场上的知名度和影响力。520情人节之际,北京、上海等城市纷纷举办了“悠你相伴,不止甜蜜”的主题活动。活动中,特别邀请了调酒师精心调制出悠蜜浪漫风味的潮流饮品,并策划了悠蜜相亲派对、城市快闪、露天音乐会以及专场品鉴会等多种丰富多样的形式。此外,悠蜜还通过与其他领域的跨界合作,将品牌融入“2024驻华大使夫人文化交流嘉年华”等活动中,从而进一步提升了品牌的国际知名度。
07.贝瑞甜心——竞争实力依然强劲
贝瑞甜心品牌诞生于2019年,其业务领域聚焦于女性消费的低度酒市场。该品牌将自己定位为“情绪饮料”,其特色在于使用天然果汁,经过低于20度的低温缓慢发酵,长达365小时。在制作过程中,贝瑞甜心坚持不添加任何色素和香精,并坚决抵制酒精勾兑的行为。旗下主要产品线包括小方瓶系列、气泡果酒系列,以及巧克力酒和咖啡酒等多种风味产品。
在“2024年线下TOP金品榜——预调酒”的排名中,贝瑞甜心成功跻身第四位,这一成绩彰显了其不容小觑的竞技能力。在市场营销领域,贝瑞甜心近几年来与“恋与制作人”、“注春人文茶饮”等众多知名品牌实现了跨界的合作,这种创新策略有效地吸引了来自不同消费群体的广泛关注。
08.桃花醉——跟进母公司步伐
源自历史悠久的名酒企业,桃花醉在产品规划上挑选了果露酒这一类别,该酒属于酒精度适中型的预调饮品,其制作原料涵盖了伏特加、浓缩的桃子汁、木糖醇以及柠檬酸,以鲜明的果香和桃子的清香味为卖点,呈现出细腻而甜美的口感。
2024年上半年,泸州老窖的营业收入达到了169.05亿元,这一数字较去年同期增长了15.84%。同时,其归属于母公司的净利润为80.28亿元,同比增长了13.22%。值得注意的是,桃花醉作为公司面向年轻消费群体推出的产品之一,其业绩表现相当不错,为公司整体业绩贡献了可观的份额。
09.熊猫精酿——唐彬森第三次出资支持
熊猫精酿作为我国较早涉足精酿啤酒领域的品牌之一,其诞生于2013年。该品牌由两位曾在海外深造的理工科男士共同创立,他们汲取了北美精酿啤酒的制作技艺,并融合了我国人民的口味特点,倾心打造了一系列符合国人品味的啤酒佳品。
近年来,熊猫精酿开始涉足威士忌领域,于贵州安顺打造了一座专用于威士忌生产的厂房,并引入了新的生产线。该工厂的年产量预计可达3000桶,其产值更是高达9000万元。
引人注目的是,在2024年9月,熊猫酒业的股权结构发生了调整,夏雨以及上海辉旺、上海铸山等两家基金被移出了股东行列,而徐会玲、杭州元湖股权投资合伙企业以及厦门岳宗云亭创业投资有限公司等新股东则加入了其中。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厦门岳宗云亭创业投资有限公司的幕后投资者是唐彬森,而这已经是他的第三次进行投资。
10.醉鹅娘——降本自救
2024年,酒饮市场最令人唏嘘的故事非醉鹅娘创始人王胜寒的“背债5600万,孤注一掷”莫属。经过10年的创业征程,一度风光无限的网红品牌醉鹅娘不幸深陷亏损困境,不得不踏上缩减成本、力求自救的艰难之路。
在此期间,王胜寒推出了个人自创的酒类品牌“广寒记”,他采用了一种被称为“轻资产模式”的策略,即通过购买葡萄和租赁酿酒场所来构建,旨在打造高品质的国产酒品牌。然而,令人遗憾的是,该产品在上线短短十天内的销量仅为2000瓶。
甲方财经的思考
经历了资本的迅猛扩张、市场的过度吹捧以及泡沫的破裂,可以肯定地说,目前的新酒饮行业正站在一个既快速成长又深刻变革的交汇点上。
去年期间,江小白在低度酒领域实现了显著的增长,梅见品牌则展开了大规模的拓展,冰青品牌进行了国际化的探索,而醉鹅娘则在年底陷入了负债困境,各家公司或隐忍不发、或保持低调、或奋力挣扎、或寻求新的起点,各自经历冷暖,唯有自己品味。
行业发展的脚步不会停滞,面对残酷的生存竞争和激烈的市场对抗,品牌唯有在产品研发、用户服务体验以及品牌文化培育等方面不断深入挖掘,坚持回归商业的根本,方能获得时间的累积效应,进而具备跨越经济周期的强大能力。
注:仅做学习参考资料,以官方通稿为准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提醒:请联系我时一定说明是从伴游招聘网上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