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润股份业绩双降!预调鸡尾酒现疲态,威士忌尚未接力?

日期: 2025-07-06 16:04:38|浏览: 12|编号: 155485

友情提醒:信息内容由网友发布,本站并不对内容真实性负责,请自鉴内容真实性。

百润股份业绩双降!预调鸡尾酒现疲态,威士忌尚未接力?

百润股份,作为“RIO锐澳”这款预调鸡尾酒的出品企业,目前正遭遇着收入和净利润双双下滑的困境。

2024财年,公司营业收入达到30.48亿元,较上年同期下降了6.61%;归属于母公司的净利润为7.19亿元,同比减少了11.15%。与2023年营收和净利润均实现增长的情况相比,这一业绩显得不尽如人意。2023年由于基数较高,2024年度预调鸡尾酒的销售额增长面临压力。

该公司的主营业务利润正经历着两位数的下滑,这一现象标志着其增长动力正步入调整阶段。究其原因,最直接的因素是其核心产品“锐澳”预调鸡尾酒在市场上遭遇了品类增长乏力以及消费趋势的转变。

企业同步发布了第一季度的经营成果,其净利润略有回升,实现了7.03%的正增长,然而,营业收入却遭遇了8.11%的同比下降。尽管百润股份似乎依旧占据着“预调鸡尾酒行业领头羊”的位置,但不容忽视的是,其收入持续下滑、面临结构性难题,且新兴的烈酒业务尚未达到预期规模,这使得公司正逐渐步入一个看似利润可观的时期,但增长前景却充满不确定性的关键阶段。

主营产品下行

锐澳诞生于2003年,那时酒水市场正迎来“悦己饮酒”的新潮流。该品牌凭借其低度酒和高颜值的包装设计,迅速赢得了众多消费者的青睐。至今,锐澳仍稳居国内预调酒市场领导地位,多年来市场份额始终位居第一。特别是其预调鸡尾酒业务,到2024年,在公司总收入中的占比已高达87.83%。然而,在2024年,公司的收入出现了7.17%的下滑,销售箱数也减少了8.81%,这一变化成为了影响公司整体营收增长的主要因素。

渠道端承受着主要压力。在过去的一年里,线下经销商网络整体呈现缩减态势,经销商总数从2164家降至2068家。特别是华东地区,缩减幅度尤为显著,下降了16%。这一变化不仅影响了产品在传统零售渠道的覆盖范围,同时也反映出经销商对产品销售前景的信心有所减弱。

百润公司的销售途径主要包括线下销售、数字化零售以及即时消费这三大类别,然而在去年,这些销售渠道的营业收入普遍出现了下滑的趋势。具体来看,至2024财年,线下销售渠道的营收比例超过了88%,但与去年同期相比略有下降,降幅为1.48%;与此同时,原本备受期待的线上销售渠道,其营收比例仅为8.73%,且同比大幅减少,降幅高达30.75%;即饮产品销售渠道的同比降幅更是达到了43.58%,然而,这一渠道在公司整体营收中的占比却仅有大约2%。

在过去的数年间,“微醺”这一概念已从一种独特的味觉体验转变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常态,与此同时,年轻消费者群体正热衷于探索新的情感宣泄方式以及社交场合的饮品选择。于是,硬苏打、精酿啤酒、低度数的威士忌以及具有特定功能的酒饮等新品接连涌现,这些新品的出现对锐澳一度占据的“低度甜酒”市场领域产生了不小的冲击。

百润尝试运用“358矩阵”这一策略,即以3度、5度、8度酒精度数区分产品,来保持产品的活力——通过微醺、清爽、强爽三条产品线,在不同消费场景中实现多样化的搭配。然而,尽管新品不断推出,其生命周期却呈现出缩短的趋势,同时,消费者对品牌的忠诚度和重复购买意愿也出现了明显的下降。

就具体产品来看,近期国金证券在其研报中指出,2024年第四季度预调鸡尾酒的营收较去年同期下降了19.5%。这一变化预计是由高基数效应以及强爽型产品的波动所引起的,而清爽微醺类产品则展现出相对稳定的增长态势。据东吴证券的估算,在锐澳系列产品中,强爽型产品所占比例大约在40%至50%之间,几乎占据了市场的一半份额;而微醺和清爽类产品的收入占比总计超过了40%。

潜在经营风险

综合财务状况分析,企业已基本完成架构调整。至2024年末,公司整体资产规模达到81.19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4.17%;归属于母公司的股东权益净资产为46.87亿元,同比增长15.89%。资产负债率略有下降,从43.14%降至42.15%;同时,流动比率维持在1.51的水平,显示出良好的财务健康状况。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入净额达到了6.73亿元,这一数字较去年同期增长了19.69%,充分证明了公司主营业务具备良好的自我造血功能。

但企业经营也存在一定潜在风险。

首先,销售费用率偏高的问题值得注意。2024年,公司的整体毛利率保持在69.92%,并且较2023年有所上升,增长了2.31个百分点。尽管如此,这一增长并未直接转化为净利润的显著提升。其中一个关键原因在于,销售费用依然维持在较高水平——全年支出达到7.5亿元,这一费用占到了收入的24%以上。与形态相似的啤酒产品相较,其销售费用率达到了24%,这在行业内算是相对较高的比例;在五大啤酒上市公司中,百威亚太一直保持着较高的销售费用,2024年的这一比例更是高达26%。

2025年第一季度,公司实施了显著的费用削减措施。在这一季度,销售费用较上年同期下降了33.53%。通过节约成本,公司实现了净利润的显著增长,同比增长了7.03%,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更是增长了10.39%,从而实现了短期盈利的显著提升。

然而,这种“控费增利”的运作模式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成本削减,并非完全是由于业务根本面的改善,因为收入仍在持续下降——一季度营收为7.37亿元,较上年同期下降了8.11%,并且与2023年第四季度相比,也保持了相同的水平。

然而,尽管企业的销售业绩呈现下降趋势,其生产能力却持续提升。在报告所涵盖的时段内,四大生产基地的扩建工程已相继完工。

企业在新建产能的消化以及生产结构效率的优化方面所展现的表现,还需要进一步的观察来评估。与此同时,投资活动的现金流量净额出现了8.83亿元的流出,这些资金主要用于生产基地的扩建以及威士忌陈酿项目的投资,而新产能的投入也带来了一定的资本支出压力。

2024年,企业存货总额上升了33.7%,达到了10.43亿元,其中食用香精的库存同比猛增了63.04%,这一现象主要是为了节假日的需求而储备。进入2025年第一季度,存货的数值进一步增至11.21亿元,尽管存货涵盖了原材料、包装材料、成品以及自制半成品等多个方面,但我们仍需关注这种变动可能对现金流带来的潜在风险。

新业务尚待发力

面对锐澳品牌增长放缓以及费用削减空间有限的现状,百润公司调整战略,将关注点投向了充满潜力的“第二增长曲线”——即国产威士忌领域。

威士忌业务被确立为战略核心,2024年,桶陈数量成功跨越了40万只大关,同时,我们构建了能够管理100万只橡木桶的能力,并正式推出了两款新品:"崃州"单一麦芽威士忌和"百利得"调和威士忌。

尽管该业务暂未实现大规模收入,然而,产能的储备、工艺的革新以及品牌的塑造正同步进行。白色烈酒系列新推出了“椒语”金酒和“岭冽”伏特加,这些产品与需长时间陈酿的威士忌相得益彰,共同提升了市场知名度。

然而,到了2025年第一季度,烈酒业务仍旧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其对财务状况的贡献尚未显现。与此同时,威士忌作为一种投资成本高、陈酿周期长、回购周期较长的酒类产品,在短期内难以达到预调鸡尾酒那样的规模效应。此外,它也给企业的品类推广和渠道建设带来了不小的挑战。

2024年,公司对组织架构进行了调整,将香精业务板块完全分出,成立全资子公司独立运作,此举旨在申请高新技术企业的资格,并提升税收和资源的利用效率。在这一年里,香精板块实现了3.37亿元的营收,较上年同期增长了6.3%,业务表现相对稳定。然而,香精板块的规模相对较小,仅占公司总营收的大约11%,目前还无法对整体营收产生显著支撑作用。

百润股份目前正面临双重挑战与机遇。其核心业务,即预调鸡尾酒,正逐步过渡到增长稳定期,然而,消费市场的波动和销售渠道的调整给公司带来了结构性的压力;与此同时,新兴业务领域尚未产生显著的经济效益,公司需要继续加大投入并积极培育市场。从财务状况来看,百润股份仍保持良好的盈利能力和稳定的现金流,但在增长质量和可持续性方面,公司正面临一定的考验。


提醒:请联系我时一定说明是从伴游招聘网上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