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法手术中晚期肝癌患者迎新希望?中山医院夏景林团队提出创新鸡尾酒疗法

日期: 2025-08-05 14:03:23|浏览: 6|编号: 156194

友情提醒:信息内容由网友发布,本站并不对内容真实性负责,请自鉴内容真实性。

无法手术中晚期肝癌患者迎新希望?中山医院夏景林团队提出创新鸡尾酒疗法

近期,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的夏景林教授带领的科研小组,历经十数载的研究与努力,成功研发出一种创新的肝癌“鸡尾酒疗法”。此疗法不仅能显著提升患者的生存期,还能大幅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此外,该疗法在安全性、有效性、经济性和便捷性方面表现突出,为那些无法接受手术的中晚期肝癌患者带来了新的治疗选择。该研究成果已发表在最新一期的国际知名学术期刊《转化医学杂志》上。审稿专家对该团队的研究成果给予了高度赞誉,指出其文章首次提出了TCC鸡尾酒疗法,这一疗法不仅具有显著的科学研究价值,同时也具有深远的社会意义,有望使中晚期肝癌患者能够提前享受到治疗带来的益处。

夏景林介绍,

肝癌初期症状往往不易察觉,大约有八成病人在确诊时已经进入中晚期,错过了手术的最佳时机。目前,常用的治疗方法是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但其效果并不理想,患者的平均生存期大约为15个月。尽管靶向药物和免疫治疗能够帮助延长患者的生命,但只有大约20%至30%的患者能够从中受益,而且这些治疗手段副作用明显、容易产生耐药性,且费用高昂。因此,医生与患者都急切地希望能发现一种既安全又高效、经济实惠且操作便捷的治疗方法。

历经十余载的研究,夏景林教授带领的团队成功研发了一种全新的治疗方法——“TCC鸡尾酒疗法”。该方法在肝动脉化疗栓塞术的基础上,仅需通过口服三种常见且便于获取的药物(TCC)即可实现。

为探究“鸡尾酒”疗法与TACE相结合对中晚期肝癌疗效的影响,夏景林领衔的科研团队开展了一项涉及多个中心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在该试验中,72名患者被随机分配至两组:一组患者接受了TACE联合TCC鸡尾酒疗法,而另一组仅接受了TACE治疗。两组患者均接受了长期的临床效果与安全性评估。研究结果显示,TACE与TCC鸡尾酒联合治疗方案展现出四大显著优势:首先,患者的生存期限得到了显著提升,其中1年生存率高达83.2%,2年生存率为63.1%,3年生存率为37.7%,相比之下,仅采用TACE治疗的1、2、3年生存率分别为54.3%、30.1%、18.1%;其次,该联合治疗方案的安全性较高,与单独介入治疗相比,并未增加额外的副作用;再者,治疗费用相对低廉,有效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每月药费仅需数百元,仅为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免方案的十分之一;最后,治疗过程便捷,鸡尾酒疗法仅需口服,无需像免疫治疗那样每3周进行一次静脉注射。

夏景林补充道,所谓的“鸡尾酒疗法”起初是应用于艾滋病治疗领域,其核心理念在于将具有不同作用机制的药物进行联合应用,这样既能实现药效的叠加,又能有效减轻药物的副作用。

据消息透露,“TCC鸡尾酒疗法”涉及的三种药物包括沙利度胺、卡莫氟以及复方斑蝥胶囊,三者联合使用,作用相互配合,治疗效果相互补充,同时副作用也能相互抵消。沙利度胺作为老药新用,起初被用于治疗孕妇的妊娠反应,后来研究揭示它还具有调节免疫系统和抑制肿瘤血管生成的功能,这与现今的“靶向联合免疫治疗”相似。临床科研团队首次揭示了采用持续、低剂量的口服卡莫氟给药方式。这种治疗手段被称为节拍化疗,它是由国际知名的癌症生物学研究团队在2000年首次提出的。这种模式能够持续性地抑制肿瘤细胞的增长,并且能显著减少传统化疗中常规剂量的毒性及副作用,对于体质较弱、年龄较大的晚期肿瘤患者来说,尤为适宜。目前,这种模式已被广泛用于多种癌症的治疗领域;复方斑蝥胶囊作为一种具有我国特色的抗癌中药,具备活血化瘀、解毒蚀疮的功效;研究团队在深入研究过程中发现,该药对于治疗肝癌等多种恶性肿瘤具有显著效果;此外,该药物还能有效减轻其他药物带来的副作用,比如沙利度胺可能引起的便秘症状。

鸡尾酒疗法中三种药物的联合应用,共同展现了靶向治疗、免疫调节、化疗以及中药的四大功效,达成了各有所长、互相补充、共同作战、高效且低毒的理想效果,充分体现了四大核心理念:老药新用、化疗策略巧妙运用、靶向与免疫联合应用以及中西医药的有机结合。联合应用介入疗法显著增强了治疗效果,为中晚期肝癌患者带来了一个高效、毒性低、经济实惠且便捷的“中国方案”,同时也为全球肝癌治疗领域贡献了我国的智慧。


提醒:请联系我时一定说明是从伴游招聘网上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