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糖酒会:专访果酒产业大会主席周劲松,果酒增速超啤白

日期: 2025-05-28 06:01:22|浏览: 147|编号: 155239

友情提醒:信息内容由网友发布,本站并不对内容真实性负责,请自鉴内容真实性。

聚焦糖酒会:专访果酒产业大会主席周劲松,果酒增速超啤白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文静 成都报道

自全国糖酒会迈入112届之际,今年首次迎来某品类酒展的举办。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在白酒、啤酒及葡萄酒市场普遍缩水的背景下,该品类却逆流而上,近年来深受年轻消费者喜爱。其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增速更是远超其他酒种,这便是独具中国特色的果酒赛道。

3月23日,成都大鼎世纪大酒店迎来了首届中国特色果酒展的开幕。在此次展览中,来自全国各地的约30家果酒生产企业、辅料及设备配套企业纷纷登台亮相。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广州白云山陈李济药厂有限公司与同在广州的顺昌源果酒企业宣布达成战略合作,双方将携手共创“陈皮梅酒”。

全国糖酒会上的第一次果酒展 图源:果酒产业发展大会组委会

第四届中国果酒产业发展大会与特色果酒展同期举行,这两项活动均由果酒产业发展大会组委会负责主办,并得到贵州茅台(集团)生态农业产业发展有限公司等四家企业的联合协办。在会议的空档期间,21世纪经济报道的记者对果酒产业发展大会组委会主席,同时也是《中国果酒产业年度发展报告》的主编周劲松进行了独家专访。他透露,在短短6年时间里,我国特色果酒的年度销售额复合增长率显著超过了白酒、啤酒以及葡萄酒的增长速度。

果酒产业迎来爆发期

21世纪经济报道的记者(以下简称21世纪):众多人士都认为我国果酒行业正步入迅猛发展的阶段,对此你的观点又是如何呢?

周劲松表示,确实如此。在过去的十多年间,果酒产业经历了显著的发展,特别是自2018年起至2024年,行业已从生产厂商稀少、市场规模狭小的状况,演变至全国范围内拥有大约600至700家果酒生产企业。根据所搜集的企业数据,至2024年,我国水果酒市场总额已突破200亿元大关,这一数字尚未将采用水果酿造的精酿啤酒、鸡尾酒以及威士忌等饮品纳入其中。而仅以纯水果酿造的中国特色果酒而言,其市场规模已与我国葡萄酒及进口葡萄酒的总和相仿,大致在300亿元左右。

果酒产业发展大会组委会主席周劲松 图源:大会组委会

2020年至2021年,果酒行业迎来了高速增长阶段,其市场规模年复合增长率高达70%-80%。尽管最近两三年行业经历了深度调整,但预计到2024年,果酒市场规模年复合增长率仍将超过30%。这样的增长率意味着什么?果酒的销售收入增长速度已远远超过了白酒和啤酒。到2025年年底,中国果酒的市场规模有望与葡萄酒市场规模持平,甚至实现超越。

因此,有学者预言,在接下来的3至5年内,倘若继续按照每年30%的复合增长率进行估算,我国果酒市场的规模有望逼近千亿大关。

21世纪,2024年,酒协理事会(扩大)会议召开之际,果酒专委会亦预测,未来五年内,果酒产业有望跃升至千亿规模。那么,在通往千亿市场规模的道路上,行业需在哪些领域付出努力?

周劲松:第一是提高品质,这是核心。

其次是针对特定消费场合的塑造。提及白酒、啤酒以及葡萄酒,人们大体能够判断出适宜的饮用场合,然而对于果酒的饮用环境,公众的认知尚不明朗。观察发现,从梅见到茅台悠蜜,近两年来,生产商纷纷投入大量资源,致力于培育相应的消费情境。

第三点涉及消费文化。实际上,果酒堪称我国最早的酒类。当水果落地后,自然发酵便转化成了果酒。然而,特色果酒未能跟上工业化的步伐,因此相关文化并未得到充分挖掘。今年,四川省已率先开始对本省特色果酒文化进行整理。四川果酒拥有长达200年的酿造历史,从上世纪40年代至今,生产从未间断。

四川果酒 图源:大会组委会

21世纪,露酒已跻身于饮料酒的四大类别之中。那么,果酒是否涵盖了多种酿酒技术呢?

周劲松指出,依据我国《国家饮料酒术语及分类》的标准,果酒主要分为三大类:首先是发酵型果酒,这类酒以水果或果汁(浆)作为主要原料,通过全部或部分酒精发酵的方式酿造而成,其特点是含有一定程度的酒精;其次是……

这种配制型果酒,以发酵酒、蒸馏酒以及食用酒精作为基础原料,通过将水果浸泡其中或直接加入果汁,并可能添加食品添加剂,经过一系列调配与加工过程制作而成。

第三类酒品是水果蒸馏酒,通常被称为水果白酒,它是以水果或果汁(浆)为原料,经过发酵和蒸馏工艺制成的。经过一次蒸馏和二次蒸馏后,酒精度数可达到40度、50度或60度。在今天的果展上,我们可以看到荔枝和梨子蒸馏酒。除此之外,水果酒类还包括第四个类别,即水果露酒。

果酒出海需要提升技术和统一标准

在21世纪的今天,全国两会期间,代表和委员们广泛讨论了白酒与黄酒的国际化议题。在本届果酒产业发展大会上,这一话题成为了关注的焦点。那么,果酒出海的进展情况究竟如何呢?

周劲松表示,果酒在我国尚属小众产品,虽然生产厂商众多,但整体影响力微弱,未能形成显著的行业声音。今年糖酒会首次设立果酒专区,此前虽有部分果酒企业参与主会场及酒店展,但产品往往被白酒和葡萄酒所掩盖。因此,他们决定今年集中力量举办果酒展。我们期待未来,中国果酒企业能在糖酒会上设立一个名为“果酒展”的酒店展区。

尽管果酒规模不大,然而部分果酒品牌已展开了一系列成功的尝试。广州的顺昌源品牌,历经二十余年的海外拓展,其产品现已远销全球四十余国,即便在疫情肆虐期间,其产品也持续输往俄罗斯。

广东的荔枝庄园果酒去年成功出口至澳大利亚,而今年则进军了香港市场。同样,青梅酒品牌冰青也于去年登陆了加拿大市场。梅见产品亦已出口至欧洲。我们期待更多企业能够携手同行,共同在国际舞台上展现中国果酒的强大实力,因为单打独斗的力量毕竟有限。或许在明后年的国际大展上,就能看到一个以中国果酒为主题的展馆。

21世纪,有人预言,继白酒之后,我国果酒有望成为世界瞩目的新名片。然而,在当前阶段,我们与这一目标之间还存在哪些差距呢?

周劲松指出,就当前的发展态势而言,果酒行业面临诸多挑战。例如,在技术层面,5至6年前,大部分发酵型果酒生产企业采用的是干红葡萄酒的酿造方法。实际上,由于水果原料的不同,酿造工艺理应有所区别。然而,随着近年来的发展,众多果酒企业的生产工艺得到了改进,口感也因此有了显著提升。此外,标准制定也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近年来,国际上频繁举办各类烈酒与葡萄酒赛事,却鲜见果酒竞技的舞台。究其原因,蓝莓、桑葚与石榴等水果各具特色,将它们并置比较实属不易。然而,我国举办的果酒大奖赛,依据国家标准GB/-2021《国家饮料酒术语及分类》以及首个行业标准QB/-2020《果酒通用技术要求》,正逐步构建起一套科学的中国果酒评选标准和体系。


提醒:请联系我时一定说明是从伴游招聘网上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