玛格丽特:传统与魅力如何交织?你知道吗?
01玛格丽特的调制过程
准备材料和摇壶
周末时分,阳光灿烂,万物都呈现出安宁与舒适的状态。午后闲适,使人忍不住渴望品尝一杯味道绝佳的鸡尾酒。此刻,决定亲手调制一杯玛格丽特。
在阳光照耀下,我仔细量取了两盎司龙舌兰,又量取了一盎司白柑橘香甜酒,还挤入了现榨的柠檬汁,目的是为了让味道保持清爽。随后,我将这些液体倒进摇酒器,放入足量的冰块,盖上盖子,接着进行摇晃混合。
我用的摇酒器是“波士顿摇酒器”,它构造精简且功能完备,由两个不锈钢杯叠合而成。摇晃时,我要小心维持器皿一侧的笔直形态,以此保障调制环节的顺利。此外,为避免液体溅出或误洒给客人,我格外小心地让大杯口朝向自身方向。
摇制与过滤
摇晃的操作既考验手法,也考验恒心。我往往持续操作较久,直至察觉液体彼此交融、风味饱满。接着,我用手掌轻轻叩击套着杯子的直棱,杯套便顺畅地取下。此时,一杯香醇的玛格丽特便出现在视线中,正待我慢慢鉴赏。
先在盘子里撒上一层细小的食盐,留意不要用太粗的颗粒。接着,用小瓷勺在盐层上慢慢画圈,把盐磨细并且散开,形成比杯子口稍宽的盐层。然后,用柠檬皮在“玛格丽特”杯口周围轻轻擦一圈,最后把杯子倒置在备好的盐层上,这样“玛格丽特”的盐边就做成了。
把摇晃好的“玛格丽特”借助筛子注入杯内,再放一片柠檬在杯口处做点缀,这样一杯迷人的“玛格丽特”就制作完毕了。
杯具与装饰
“玛格丽特”杯造型与众不同,杯底窄而杯口宽,像是个倒置的三角玻璃器皿。另有一些款式像浅碟子,往下逐渐变细,像飞碟的横截面。杯柄修长,如同少女的细腰。倒进调好的“玛格丽特”,草黄色酒液清澈,散发着清新的草本气息。
02龙舌兰与玛格丽特的文化背景
龙舌兰的特色与制作
玛格丽特的核心原料源自墨西哥的龙舌兰酒。这种饮品只有在墨西哥特定的区域,并且使用蓝色龙舌兰作为原料进行酿造时,才能称作。龙舌兰需要经过长达12年的成熟过程,当它长到超过一人高时,人们会砍去其外层的叶子,留下来的部分就像一个大型的凤梨,重量可以达到60公斤以上,里面包含着香甜且黏稠的液体。通过加热、压榨和陈酿等工序,接着实施二次提纯,最终制成清澈纯净的饮品,这种饮品虽然入口辛辣刺激,味道强烈,却依然蕴含了原料本身的天然风味,略带苦涩的草本气息十分明显。
玛格丽特的起源故事
那个叫“玛格丽特”的鸡尾酒背后,藏着一个动人的情缘故事。1949年,美国举办全国性鸡尾酒比赛,来自洛杉矶的调酒师Jean凭借一款同名饮品摘得桂冠。这款酒是他为了追忆逝去爱人而精心调制的。早在1926年,Jean就曾到访墨西哥,在那里结识并倾心于一位女子,使得墨西哥成为了他们爱情发生的地方。但是,有一次外出狩猎时,玛格丽特被意外弹片击中,在爱人的怀抱里与世长辞。为了纪念她,Jean 选用墨西哥的传统饮品作为原料,借柠檬汁的酸涩感来抒发内心的悲痛,又以盐粒的形态比喻思念时流下的泪水。
个人与玛格丽特的渊源
我已记不清从何时起就特别喜欢吃玛格丽特了,这种又酸又甜、非常提神的味道总是让我无法抵挡,大概已经过去十多年了。记得那个夏天的一个晚上,在市里的一个小酒馆里,一个年轻的女服务员给我做了一杯玛格丽特,从那时起,我就对这杯带着“忧伤恋情”的鸡尾酒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也许,是因为给我调酒的姑娘微信叫“玛格丽特”的缘故吧。这十年来,我喝过很多杯玛格丽特,不过最令人怀念的是省城一家酒吧里的那款,每次新酒保来问,我都不会犹豫地指定它,结果他们都知道我最偏爱这一种。
在香港柏宁酒店的天际酒吧,我喝过一杯直杯玛格丽特,杯边撒着喜马拉雅玫瑰盐的细小颗粒,显得格外迷人。夏日里,我望着维多利亚港的迷人景象和夕阳的柔和光线,小口品尝玛格丽特,立刻感受到一阵清凉。
随着我调酒手艺越来越好,越来越觉得玛格丽特就像一种草本精怪,在摇晃时流露出自然的韵味。我常在朋友开设的酒馆里偶尔炫一下身手,端出几杯亲手调制的玛格丽特,听着他们发出几声赞叹,虽然费用还是得自己掏,但那种愉悦心情却难以形容。
人生难道不是这样吗?眼前的快乐,昔日的幻想,都在这杯玛格丽特里得到充分展现。
提醒:请联系我时一定说明是从伴游招聘网上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