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醺不醉、特调好味?追这种潮流可要小心了……
你是否同样认为,那种颜色淡雅的调制饮品,实际上只是果味饮品掺入了酒精成分,饮用的感受仿佛在品尝甜点?
你却没留意到,饮下第三杯后,头脑感到沉重,心速骤然加快,次日早晨的难受滋味,甚至比醉酒后的不适更为强烈。
这不是你酒量差,是身体在报警。
女性的酒精分解能力,比男性弱百分之三十以上,单杯鸡尾酒中含有的酒精,或等同两瓶啤酒的含量,并且还附带一又半勺糖分——这种成分并非为了增添风味,而是具有长期危害健康的毒性。
最新发布的柳叶刀研究指出,经常饮用此类含糖饮品,患二型糖尿病的几率会显著上升,增幅达到百分之二十三。
你当它是解压神器,它早就悄悄在你肝脏里埋了雷。
便利店货架上那些预调酒,包装越可爱,危险越隐蔽。
去年沪上一名年轻女性深夜购得草莓风味含酒精饮品一盒,整饮三分,送医时血液酒精含量竟超出正常值三倍。
不是她喝得多,是她根本不知道,那瓶里酒精含量比茅台还猛。
当前部分酒馆在日落后十时终止售卖调制饮品所需物资,并非担忧顾客酒醉,而是忧虑他们遭遇无法解释的离世。
你以为“低度”就是安全?
错。
真正的危险,是它让你放松警惕。
你饮用的并非酒水,而是情感的代表物,工作负担沉重、感情波折不断、人际交往困顿,全凭借那杯色泽宜人的饮品来维系。
你却遗忘了,酒精并不能化解困境,它只会将难题挪至次日清晨,同时又添上头痛与懊悔。
别急着否定我。
你身边是否有人:每逢周五周六便必定现身酒馆,在社交平台上展示几杯酒后的状态,却对健康检查单上显示的肝脏脂肪堆积问题守口如瓶?
广州疾控近期诊治的年轻女性群体中,百分之七十存在轻微性脂肪肝问题,这完全是由不良生活习惯累积所致,具体表现为长期饮用多种酒类混合饮品。
你以为你在享受生活,其实你在用健康换情绪缓冲带。
真想喝点什么?
试试无酒精鸡尾酒。
柠檬水、薄荷叶、青柠片、气泡水,放入冰块,轻轻晃动,外观很棒,对身体也好。
不需要酒精来证明你敢玩、敢放松。
真正的放松,在于理智地挑选自己真正需要的,而不是在宣传和社交的驱使下被动前行。
你不需要一杯酒来融入人群。
你值得的,是清醒着,活出自己的节奏。
提醒:请联系我时一定说明是从伴游招聘网上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