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夜之间崩盘的百亿单品,探究Rio鸡尾酒短命的原因

日期: 2025-05-22 15:04:49|浏览: 167|编号: 155104

友情提醒:信息内容由网友发布,本站并不对内容真实性负责,请自鉴内容真实性。

一夜之间崩盘的百亿单品,探究Rio鸡尾酒短命的原因

预调鸡尾酒持续走冷,百亿市场的泡沫最终还是破灭了。

2016年2月25日,RIO(锐澳)的母公司百润股份公布了业绩快报,其中营收和净利润均出现显著下降,亏损额高达1.42亿元,这一消息使得预调酒市场中的领军品牌地位岌岌可危,其市场影响力摇摆不定。

2014年,预调鸡尾酒被广泛看好,有望成为下一个销售额突破百亿的明星产品,当年行业增长率高达30%至50%;进入2015年,锐澳被百润股份收入囊中,一个价值从100元飙升到55亿的财富传奇使得行业达到顶峰;年末,黑牛食品出售达奇生产线,总裁离任,锐澳销量急速下滑,产品积压;2016年,锐澳持续陷入亏损,冰锐传出停产、裁员以及欠费的消息。

短短两三年间,预调鸡尾酒经历了从崭露头角到达到顶峰,再到迅速衰落的全过程。如此一个品类在短时间内便如流星般划过天际,实为罕见现象,那么这其中又蕴含着怎样的商业运作规律呢?

成也营销,败也营销

周迅代言锐澳鸡尾酒

杨洋代言锐澳鸡尾酒

我国预调酒市场在2002年和2003年便初露端倪,然而,其发展始终波澜不惊。直至2012年,锐澳与冰锐两大领军品牌在营销策略上的对决,使得预调酒逐渐从夜店走向了更广泛的消费者群体。

明星的代言、热门剧集的植入、真人秀节目的冠名,以及无处不在的鸡尾酒广告,迅速吸引了消费者的注意力,成为了热销的“爆款”商品。

锐澳与冰锐之间的市场竞争,实质上是一场激烈争夺媒体资源的较量。双方的目标受众高度重合,营销策略也趋于一致,采用的策略和手段主要是高调宣传、空中投放,谁能够迅速、准确、果断地采取行动,谁就能在竞争中占据优势。

锐澳鸡尾酒赞助《奔跑吧兄弟》

锐澳鸡尾酒冠名《奇葩来了》

锐澳鸡尾酒冠名《天天向上》

当时,锐澳的决策权完全由刘晓东独自掌握,而依托于历史悠久的企业百加得的冰锐,在项目支出上通常要经过层层审查,行事极为小心。到了2014年,锐澳凭借高达9.87亿元的营收成绩,成功跃居行业首位,超越了冰锐。

锐澳尝到成功的喜悦,持续加大市场投放力度,2015年上半年其营收达到了16.17亿元,保持了高速增长的态势。百润股份成功收购锐澳,这一交易将原本的100亿元市值缩水至55亿元,创造了一个财富神话,同时也将预调酒行业推向了商业变革的前沿。

事物发展常常过度则反效果,营销策略最终让锐澳,乃至整个预调酒行业尝到了自己种下的苦果。

众多品牌纷纷效仿,密集地进行着抢眼的跟风营销,让人目不暇接,随之而来的是兴奋感的迅速消退,观众们开始感到审美上的厌倦。然而,在2015年上半年实现了超过6亿元利润的锐澳,却仍旧坚持采用娱乐化的营销策略,其撤退的迹象依旧不明显。

实际上,锐澳的广告投入持续保持在较高水平,2015年其广告费用便达到了3.3亿元之巨。进入今年上半年,尽管公司的营收和净利润均出现显著下滑,但其广告费用依然保持在1.54亿元,甚至超过了公司的净亏损额,高出0.09亿元。

另一方面,鉴于娱乐营销所引发的显著扩张效应,锐澳设定了过高的业绩指标,进而造成大量“预先灌装”的货物堆积在分销商的仓储中,自2015年下半年开始,锐澳便陷入了销售停滞的困境。

广告投入持续且金额巨大,却并未导致销售量持续攀升,锐澳便是这一现象的典型代表之一。

锐澳鸡尾酒植入《何以笙箫默》

锐澳鸡尾酒植入《杉杉来了》

这出大戏,从来不是锐澳的独角戏

预调鸡尾酒百亿泡沫这一壮观场面,并非仅锐澳一家的独奏,常言道“集腋成裘,聚沙成塔”,预调酒便是被这股热情之火直接煮沸而成。

2014年,预调酒市场如火如荼,然而,这同时也是酒业经历深度调整、饮料销量普遍下滑的时期。产品滞销、存货贬值、电商的冲击等问题,正让酒企和经销商们头疼不已。但以锐澳为首的预调鸡尾酒,凭借其迎合年轻消费者的特点,成功切入细分市场,为那些迷茫中的酒企和经销商带来了新的希望。

权威机构的预测报告进一步激起了市场的波澜,预测到2020年,我国预调酒市场的规模将有望达到100亿元,甚至可能攀升至200亿元,甚至有机构预测其规模将高达300亿元。

主角锐澳成功超越冰锐,成为行业领军企业;与此同时,100元蜕变为55亿的财富传奇正在上演;而锐澳的业绩更是实现了成倍的增长……

观望者失去了理性。

洋河、泸州老窖、古井贡、五粮液等白酒行业领军企业纷纷效仿,而黑牛食品、汇源果汁、喜之郎等品牌亦趁机推出了自家的预调酒。凭借巨额的广告投入和媒体的广泛宣传,预调酒市场呈现出一片繁荣景象,经销商们仿佛找到了救命的稻草,纷纷加大订单量。这导致产品供不应求,进而又吸引了更多观望者的热情参与。

黑牛食品的达奇鸡尾酒

黑牛食品堪称典型。其主营业务持续下滑,不惜投入巨额资金,试图转型涉足预调酒领域。然而,奇一品牌一上市便遭遇市场寒流,亏损情况严重,最终不得不接受收购。如今,黑牛食品再次转舵,投身软件行业,同样颇具戏剧性。

现在,预调酒市场百亿规模的热潮已经消退,伴随着一片看衰的舆论,众多追随者开始纷纷退出,场面如同大树倒塌后猴子四散逃窜一般。

百亿泡沫破灭的4个教训

狂欢终将落幕,理性终将回归。那预调鸡尾酒瞬间的绚烂火花虽未彻底熄灭,但冷静下来的思考,并非着眼于下一次的巨大泡沫,而是为了此次的持续坚守。

1、营销过度

锐澳等预调酒领域的领先品牌过分注重广告推广。它们将主要精力投入到如何吸引顾客的注意力,却忽视了产品本身的质量和顾客的体验;同时,它们采取的高投入、高空投放的策略,也忽视了产品的实际销售和线下促销等手段。

营销仅作为企业推广的辅助工具,不能等同于企业全部工作,过分追求表面而忽视根本是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应避免的重大误区。

吴晓波在其著作《大败局》中,曾以秦池、爱多等众多企业败局为例,阐述了一个观点:通常情况下,大量的广告投入并不能确保业绩的持续增长,反而可能导致企业在经历短暂的快速增长后,陷入亏损的困境。

2、过度高估市场能力

预调鸡尾酒的流行很大程度上是因广告、媒体和商家的炒作而引发的,其市场潜力被过分夸大,实际上并不存在权威数据所宣称的千亿级市场规模,而且根据当前的发展态势,其增长速度也远未达到预测的30%至50%。

作为一款新推出的产品类别,它需要经历一段时间的消费者培养阶段,这个阶段的时间可能短则两到三年,长则超过十年,我们必须避免急功近利的心态。

此外,在信息繁杂的时代,媒体如同一个放大镜,无论是正面还是负面信息,都会被无限放大。企业需保持自律与理性,避免被市场的狂热情绪所左右。

3、产品缺乏壁垒

众多品牌琳琅满目,包装设计大同小异,酒体色彩也极为相似,预调鸡尾酒市场门槛较低,这使得不法商家有了可乘之机。

他们怀揣着快速获利的心态,高举着一次性交易的大旗,对产品质量不够重视,仅是粗制滥造,价格被压得极低。部分经销商为图便宜,初期大量囤积货物,但消费者对劣质产品却不愿购买,最终经销商叫苦不迭,消费者也对整个行业产生了强烈的反感。

因此,产品开发必须设立防护墙,确保特色鲜明,不然门槛过低会导致质量参差不齐,优劣难辨,行业问题频发。

4、定位不明确

当前,锐澳、冰锐等品牌的定位显得较为模糊。以锐澳的广告语“锐澳鸡尾酒,爱的free”和“RIO在,超自在”为例,它们与“困了累了喝红牛”、“滴滴一下,马上出发”等广告相比,并不能直接而直接地揭示消费者的需求痛点。

预调鸡尾酒处于酒类与饮品之间的定位。酒类市场多依赖渠道带来的利润,而饮品市场则更侧重于消费者的饮用体验。这种尴尬的定位使得预调鸡尾酒在市场上生存变得较为困难。

产品定位清晰,使得消费者在遇到相应需求时,便会自然而然地联想到该品牌,进而激发购买欲望。此外,依据这一定位,开展有效的传播营销和市场操作,是推动销量稳步上升的关键。

结语

大浪淘沙之后,能留下来的必是坚守者。

常常难以辨别是环境助力你腾飞,抑或是你的能力使你攀升,若误将机遇当作自身实力,一旦环境转变,自身便可能从高处坠落。

决定比赛结果的,是持之以恒的精神。尽管预调鸡尾酒市场正经历着严寒,但这一细分领域确实存在。只要锐澳能够妥善处理库存积压和产品推广等难题,跨过这个冬天并非全无可能。

即便RIO成功渡过了难关,但这个门槛较低的酒市仍可能面临其他品牌蜂拥而至的竞争风险。届时,RIO手中持有的牌,是否依然是通过广告来提升市场份额?要知道,预调鸡尾酒高达70%以上的利润率,实在让人难以抗拒。


提醒:请联系我时一定说明是从伴游招聘网上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