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调鸡尾酒泡沫破灭!行业老大锐澳缘何由盈转亏且库存严重?

日期: 2025-07-17 18:04:05|浏览: 8|编号: 155741

友情提醒:信息内容由网友发布,本站并不对内容真实性负责,请自鉴内容真实性。

预调鸡尾酒泡沫破灭!行业老大锐澳缘何由盈转亏且库存严重?

自2014年预调酒市场一度陷入狂热之后,目前正面临着泡沫破裂的严峻风险。黑牛食品的实际控制权发生了变更,其预调酒生产线已被出售;锐澳这一知名品牌的母公司百润股份的净利润从盈利变为亏损,库存积压问题日益突出;而洋河的预调鸡尾酒项目则不幸胎死腹中。

两年前,预调酒被视为进军年轻消费群体的下一个“百亿级”热门单品。2014年,锐澳的销售收入实现了216%的同比增长,净利润增幅更是高达300%以上。这一显著增长让当时陷入困境的酒水行业仿佛抓住了救命稻草,众多企业如黑牛、五粮液、古井贡、茅台、洋河等纷纷跟进,加大对预调酒的投资力度。

自2015年起,预调鸡尾酒行业遭遇连连挫折,“百亿市场泡沫”的快速膨胀与消亡引发了广泛质疑。专家们分析认为,过去对预调酒市场的预估过于乐观,众多企业盲目跟风,导致产能严重过剩,而实际需求却相对微弱。市场炒作过度、供需关系失衡,再加上产品同质化问题严重,最终导致了预调鸡尾酒市场的百亿泡沫破裂。

窘境

库存严重 多企业叫停预调酒

一位从事预调酒行业的专家向新京报记者透露,这类鸡尾酒通常由基酒、香精与水混合配制而成,其生产成本相对较低。在市场上,一瓶售价约20余元的预调鸡尾酒,其生产成本大约只需3元左右,由此可见,进入这一领域的门槛并不算高。

低成本和高毛利的优势吸引了众多企业的关注。2014年,白酒、啤酒、茶饮料以及蛋白质饮料等品类的销售量出现了下降趋势,因此预调酒应运而生,受到了许多人的期待和看好。五粮液公司推出了德古拉品牌的预调酒;古井贡酒则推出了石榴、苹果等多种风味的预调鸡尾酒;2014年,水井坊成立了专门的预调鸡尾酒子公司;进入2015年,百威英博也加入了这一市场,推出了自家的预调鸡尾酒品牌“魅夜”。

然而,尽管2014年市场异常火爆,但所谓的“百亿市场”并未如期出现。据多位经销商向新京报记者证实,自2015年下半年起,预调鸡尾酒产品普遍面临库存积压的问题。更有经销商坦言,为了缓解库存压力,他们甚至愿意以每箱亏损40元的价格出售。

白酒行业巨头们纷纷暂停了鸡尾酒项目的推进。据悉,洋河公司已决定停止预调鸡尾酒项目的实施;而茅台公司去年力推的蓝莓果酒“悠蜜”,在市场上的反响也较为一般。同时,山西汾酒、古井贡等白酒品牌在预调鸡尾酒市场也未能取得显著进展。

分析

泡沫破灭 “百亿”市场被高估

据数据揭示,2013年预调鸡尾酒的销售份额在酿酒行业总销售中仅占0.12%,显示出市场规模较小。中国品牌研究院食品饮料领域的专家朱丹蓬指出,预调鸡尾酒市场尚处于导入期和消费者认知培育阶段,远未达到百亿级别的市场规模。当前,市场尚无法接纳众多厂商,造成产能过剩,预计未来将有更多厂商面临淘汰。

去年初,锐澳RIO等预调鸡尾酒品牌曾一度缺货,然而如今市场却出现了滞销和库存积压,这让经销商们感到沮丧,甚至有人表达了退出的想法。一位超市酒水销售人员感叹道:“预调酒曾经风靡一时,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热度逐渐消退。与白酒、啤酒和红酒相比,预调鸡尾酒的销量明显偏低。”更有经销商向媒体透露:“即便亏损,我们仍愿意继续销售。”与白酒不同,鸡尾酒是有保质期的,一旦过期损失更大。”

此外,过度的宣传炒作以及供需之间的不平衡也被广泛视为预调鸡尾酒市场泡沫破裂的关键因素。资深行业分析师肖竹青指出,无论是经验丰富的酒企还是跨领域进入的食品公司,纷纷涌入市场引发了激烈的恶性竞争,再加上产品同质化严重,缺乏创新的推广手段,这些因素共同作用导致行业利润急剧缩减。最终,原本繁荣的市场变得糟糕,白酒企业利润锐减,因此不得不作出退出市场的决定。

吕咸逊,海纳机构的总经理,他提出,在酒类市场走低的大环境下,企业需要掌握与年轻消费者交流的技巧,而非仅仅依靠推出新型产品来实现目标。

个案

锐澳 行业老大由盈转亏

公开信息显示,上海巴克斯酒业,作为锐澳鸡尾酒的生产商,其成立时间为2003年,标志着我国首个专注于预调鸡尾酒生产的企业诞生。随后,在2014年,该公司被上市公司百润股份所并购。

依据最新的财务数据,百润股份在2015年度的营业收入达到了23.5亿元,而同期实现的净利润为5亿元。进一步分析,公司在前三个季度的净利润累计超过了7亿元,据此推算,百润股份在2015年的最后一个季度出现了大约2亿元的亏损。

百润股份对于第四季度的亏损状况及其成因并未作出任何回应。在4月11日,新京报记者拨通了百润股份董事会秘书办公室的电话,得到的答复是,在4月28日即将发布的新一季度的业绩报告公布之前,公司方面将不会对经营状况作出任何说明。

黑牛 变卖鸡尾酒生产线

黑牛食品,这家以植物蛋白饮料为主打产品的企业,在2014年高调宣布进军预调鸡尾酒市场。进入2015年1月,公司更是对外宣称,未来数年内实现百亿规模的业绩目标毫无疑虑,其经营战略明确指向了市场份额跻身前三的目标。

据报道,自推出预调鸡尾酒仅过去一年,黑牛食品便在2015年底着手对多家工厂进行公开拍卖,而这些工厂中便包括了负责生产预调鸡尾酒的设施。

黑牛食品的董事会秘书处相关人士于4月11日接受新京报记者的采访时,确认了公司已将预调鸡尾酒的生产线进行了转让。这位负责人进一步解释称,公司之所以做出这一决策,即剥离该业务并出售相关资产,主要原因是其预调鸡尾酒业务长期处于亏损状态。

该负责人进一步指出,在去年的11月份,黑牛公司进行了董事会及管理层的更迭。与之前管理层对预调鸡尾酒市场前景的积极看法相异,在当前的市场状况下,新任管理层并不看好该业务板块的市场发展潜力。

洋河 新品宣传一年仍未上市

相较于黑牛食品等品牌,洋河在预调鸡尾酒市场的布局显得声势浩大而实际成效有限。早在2015年的年初阶段,洋河便对外公布了一项计划,即打算在当年的春节期间正式推出一款名为“DEW(滴诱)”的预调鸡尾酒新品。

洋河方面的一位负责人明确指出,公司已充分准备,即将踏入预调酒市场领域。

尽管洋河的预调鸡尾酒产品在去年年中之前未曾与消费者见面,但在2015年6月,洋河通过《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对外透露,他们对于预调酒的研发工作仍在持续优化之中,并计划在条件成熟之际,适时推出该产品。

4月11日,洋河股份的董事会秘书处在接受新京报记者的采访时表示,公司之前确实对预调鸡尾酒这一产品类别表示过关注,然而并未付诸实践,至今尚未有预调鸡尾酒产品问世。此外,有公司内部知情人士透露,洋河股份已经决定暂停预调鸡尾酒项目的开发。


提醒:请联系我时一定说明是从伴游招聘网上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