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年一针!长效艾滋病新药在国内获批上市啦

日期: 2025-08-09 07:01:54|浏览: 9|编号: 156283

友情提醒:信息内容由网友发布,本站并不对内容真实性负责,请自鉴内容真实性。

半年一针!长效艾滋病新药在国内获批上市啦

吉利德目前正计划开展一项新的临床试验,该试验的主要目的是对男性以及跨性别群体进行预防效果的评估。这一试验预计将在2024年年底或2025年初揭晓其研究结果。

此外,在针对HIV感染的疗法研究中,也显现出了显著的成效。在吉利德公司进行的一项2/3期临床试验中,研究人员对一种联合优化的抗病毒治疗方案进行了评估,该方案旨在应用于那些已经接受过多种治疗且对多种药物产生耐药性的HIV患者。研究结果表明,在那些医疗需求尚未得到充分满足的患者群体中,有高达83%的受试者在接受优化背景方案并在此基础上增加其他治疗手段后,在第52周时病毒载量已降至无法检测的水平。

长期以来,一种被称为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简称鸡尾酒疗法)的方法,已成为治疗艾滋病患者的最有效手段。该方法通过将针对病毒复制不同环节的药物进行科学合理的组合使用,从而发挥出显著的抗病毒效果。尽管如此,这种疗法仍存在不少不便之处和一定的局限性。患者常常忘记按时服用每日一次的抗病毒药品,这种情况会加剧耐药性的发展,进而迫使医生增加用药剂量,并采取更为复杂的治疗方案,从而形成一个不良的循环。

而“而”的使用显著简化了治疗药物的方案。作为长效的抑制剂,患者每年只需接受两次用药,无论是注射型还是口服片剂,均能持续为患者带来病毒抑制的长期效果。

国内HIV药物市场快速增长,前沿生物、艾迪药业研发加速

新一代HIV药物问世并广泛使用后,HIV感染者的生存率和生活品质显著提升,这一变化进一步促进了HIV药物市场的持续扩大。尽管我国HIV药物市场发展起步较晚,但同样展现出迅猛的发展势头。

目前,自2017年的2.42亿美元增至2021年的3.937亿美元,我国HIV药物市场规模显著扩大。面对这一庞大的市场需求,众多国内药企积极投身于艾滋病药物的研究与开发,力图在这一新兴市场领域抢占先机。特别是前沿生物和艾迪药业,作为A股市场专注于艾滋病创新药物研发的上市公司,它们备受瞩目。

我国自主研发的长效抗艾药物“艾可宁”属于前沿生物领域,2018年成功获批上市,此举一举打破了国外药企在该领域的新药垄断局面。作为全球首个获准上市的HIV长效融合抑制剂,“艾可宁”在HIV病毒感染的第一阶段发挥作用,能有效阻断病毒侵入人体免疫细胞,具有高安全性,并且能够与其他抗病毒药物实现协同效应。

近期在亚太地区艾滋病和合并感染会议上发布的研究成果揭示,采用“艾可宁”每四周给药一次,并与多替拉韦联合使用,作为抑制病载的HIV感染者维持治疗的长期抗病毒方案,其效果显著,药物的安全性及耐受性均表现优异,对提升患者的免疫重建功能具有积极作用。该研究成果不仅为“艾可宁”的推广和深入应用提供了坚实的科学依据,同时也为我国艾滋病治疗领域注入了新的活力与希望。

前沿生物艾可宁

尽管“艾可宁”这类创新药物在疗效与安全性上表现出卓越性能,国内艾滋病药物市场却依然面临众多困难。首先,市场主要由进口药品和国产仿制药主导,其中免费药物的比例较高,而自费市场的规模则相对较小。其次,医保支付体系限制了自费市场的发展空间。

以尖端生物科技产品艾可宁为例,尽管该产品自2020年12月起已被纳入国家医疗保障体系,其价格显著下调,然而其销售额的增幅却相对迟缓,从2019年至2023年,其营业收入始终在千万到亿元这一区间内波动。

艾迪药业在艾滋病治疗药物的研究开发领域持续投入精力,尤其在新型药物研发上,其产品艾诺韦林片(艾邦德®)于2021年6月获得批准并正式上市,成为我国首例获准上市、针对HIV-1感染的原研口服一类新药,同时该药也被收录进《中国艾滋病诊疗指南(2021版)》的治疗方案推荐目录中。艾诺米替片(复邦德®)在2022年12月获得了上市批准,成为中国首个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三联单片复方抗HIV-1感染的一类新药,为HIV患者带来了更为便捷和高效的治疗选择。

艾迪药业的研发项目众多,目前正致力于包括8个一类新药和4个二类新药在内的关键研发产品,这些产品涵盖了抗HIV非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整合酶抑制剂以及长效治疗药物等多个治疗领域。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该公司的整合酶抑制剂片剂在2024年1月已经获得了临床试验的批准,并且已经开始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进行Ⅰb/Ⅱa期的临床试验。公司亦致力于研发HIV治疗的长效药物,此举措旨在为患者提供更加丰富和多样化的产品选项。

然而,艾迪药业与行业前沿的生物企业一样,遭遇了市场的挑战。一方面,国内艾滋病药物市场正处于激烈的竞争中,不仅承受着跨国药企的强大竞争压力,还要应对众多国内仿制药企业的紧追不舍;另一方面,国内患者对于创新药物的认识和接受程度尚需提升,市场培育与推广的费用也相当高昂。

尽管艾迪药业在研发领域取得了显著成就,然而,公司在业绩和业务领域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在2021年至2023年期间,艾迪药业连续出现亏损,而且其旗下两款新药的销售额并未达到既定目标。


提醒:请联系我时一定说明是从伴游招聘网上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