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醒好酒者注意!这3种常见酒伤身,并非养生佳品
酒桌上常能听到这样的说法:红葡萄酒有益心脏健康,果酒酒精度不高对身体无碍,药酒能够补充元气。这些说法听着很吸引人,喝酒时也更容易接受。然而,时间一长,体重明显增加,睡眠质量下降,胃部也开始出现不适。这并非你过于敏感,而是酒精在暗中积累着影响。这篇文章要说明白:不要将某些酒类当作保健品,更不能让它们取代健康的生活习惯。
普遍认为,酒的危害并非来自它的品牌,而是酒精这种成分。酒精进入人体后,迅速流遍全身,在肝脏中转化为乙醛,会伤害胃部,打乱睡眠模式,导致心跳不规律,血压波动增大,并且会提升患多种癌症的概率。虽然“适度饮酒有益健康”的观点存在很多质疑,但“不存在绝对安全的饮酒量”这一点已经越来越成为共识。持续少量饮用同样会给肝脏、胰腺、心血管和代谢系统带来负担。打好这个基础,再审视那些标榜为“更健康”的饮品。
自制药酒和号称能强身健体的饮品,许多人认为混合中草药与酒精能够实现加倍的营养补充,然而,存在许多隐患,比如,药材配比难以精准控制,酒精作为高效溶剂,会析出部分药材中的有害物质,而且,药材来源混杂,可能伴随重金属污染或掺假成分,这些因素共同增加了潜在的危险。更实际的情况是,酒精会加剧多种药物的不良影响,当它与降压药、降糖药、抗凝药、镇静药一起使用时,心血管问题、低血糖或出血的可能性都会增加,痛风、高血压、脂肪肝、胃病、肝炎患者,如果将药酒当作日常饮品,等于给自己制造麻烦。
这类饮品确实口感更温和,然而“度数低”并不代表“危害小”。单杯饮用时感觉平顺,容易让人误以为可以多喝几杯;糖分和果糖与酒精共同作用,会促进甘油三酯升高、导致脂肪堆积、诱发痛风(痛风患者需特别注意)。酸度较大的饮品还会刺激胃部与食道,同时损害牙齿珐琅质。所谓“水果风味、女性专属、轻松饮用”等说法,多数属于商业宣传用语。
第三类饮品为干型红酒,常被冠以含有多种有益物质的名义,例如白藜芦醇、抗氧化成分以及有益心脏健康的标签,但这些物质的含量实际上相当稀少,通过饮用红酒来获取研究所需的剂量几乎不可能实现;此外,酒精本身对心血管系统、肿瘤风险以及代谢过程所造成的潜在危害,并不会因为饮品的颜色而有所减轻;切莫将餐后少量饮用此类饮品误认为是对心脏的保护措施,更不应将其当作改善睡眠的方法——实际上,它反而会增加夜间频繁醒来以及次日精神不振的可能性。
传奇回忆唤醒!1.76怀旧版网页游戏
热门主题 . 广告x
明确指出“不要当作滋补饮品”之后,具体实施更妥当的做法是什么?这里提供一份可操作的“饮酒准则”以及相应的替代选择。
少喝为妙,零度最宜健康。若遇必要饮酒,比如交际或礼仪场合,务必将饮用量压缩到最低限度,并且要慢慢喝。有个简单的换算方法:大约12克酒精,相当于一整罐啤酒(酒精浓度为4%),也等于100毫升红酒(酒精浓度为12%),或者约40毫升白酒(酒精浓度为40%)。这并非推荐饮用量,只是让你清楚了解自己饮用了多少酒精。女性、体重偏轻者、肝功能异常者对酒精更敏感,阈值更低。
第二条要注意“三项禁忌”:不能饿着喝(先吃些蛋白质和复合碳水)、不能混着喝(不同酒精度混合更易失控)、不能快喝(慢慢来,喝水要间隔开)。还有“三项注意”:避免常喝(别让“每天一杯”变成习惯)、避免深夜(更伤睡眠)、避免情绪化(低落或亢奋时更易失控)。
第三,需要清楚指出不能饮酒的情形:患有痛风或高尿酸病症期间、出现脂肪肝及肝炎或胰腺炎状况时、遭遇胃食管反流或胃部溃疡期间、发生心律不齐或心力衰竭状况下、女性怀孕与准备生育阶段、从事驾驶职业或高风险工作期间、以及服用可能与酒精产生不良影响的药品期间,例如某些种类降压药物、助眠药物、情绪调节药品和镇痛药品等。在这些状况下,切勿拿身体健康冒险。
第四点,可以选用无酒精饮品来取代社交场合中的酒,比如无酒精鸡尾酒、柠檬薄荷气泡水、热茶和无糖酸梅汤,这些都能满足人们手拿杯子的社交习惯;如果追求放松体验,可以选择晚间散步、泡热水澡、做些轻柔拉伸或练习冥想,这样放松效果更持久,也不会影响第二天的精力。
是否需要饮酒,如果你真正关心身体健康,最简单、最可靠、最划算的方法,就是减少饮用量或者完全不喝。对于那三种被冠以“保健”名号的饮品——药酒、低度甜酒、红酒,请去掉幻想:它们的优势可以从食物、锻炼、正常睡眠中获取,而它们可能造成的危害,只需少量就能显现。要对自己负责,从下次集体活动时做起。
提醒:请联系我时一定说明是从伴游招聘网上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