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调酒引热议!究竟是养生补品还是智商税?

日期: 2025-08-09 03:03:16|浏览: 15|编号: 156279

友情提醒:信息内容由网友发布,本站并不对内容真实性负责,请自鉴内容真实性。

中药调酒引热议!究竟是养生补品还是智商税?

继中药茶饮和中药咖啡之后,近期,“中药鸡尾酒”在众多城市的酒吧中崭露头角。这种鸡尾酒融合了当归、陈皮、人参等多种中药材,并特别标注了“活血化瘀、安神助眠”等保健功效。对此,有人将其视为养生与娱乐的完美结合,而另一些人则认为这不过是缴纳智商税的一种方式。

记者在网络社交平台上观察到,关于“中药调酒”的视频引起了网友们的广泛讨论。与传统的药材浸泡酒相比,这些酒吧特别推崇的是以中药药酒作为基酒,酒单上详细列出了每款酒的主要中药成分,并标注了各自的独特功效。上海市某酒吧的负责人透露,自该酒吧推出中药调酒产品以来,吸引了众多年轻消费者的关注。

在采访过程中,记者得知,那些曾尝试过“中药鸡尾酒”的消费者普遍认为,这种将中药与酒相结合的饮品形式颇具独特性。

消费者 卢女士:能喝出一点点中药药材的味道,还挺新颖的。

“中药调酒”需科学 遵守宣传售卖法规

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药剂科副主任中药师谢凡指出,在中药与酒结合的效果上,根据中医药理论,酒性辛热,能促进血液循环、疏通经络、驱除寒气、增强药效,常被用作药引、溶剂或炮制时的辅助材料。然而,必须重视配比和剂量的准确性,以及个体之间的差异。中医治疗的核心原则是“辨证施治”。某些药物与酒精混合使用可能会降低药效,甚至产生不良反应。

“药食同源”这一观念源远流长。近些年,随着中医文化的日益盛行和大众养生意识的不断提高,商家纷纷尝试研发将中药与食物相结合的养生产品。然而,并非所有中药材都适宜与食物搭配,这既需考虑科学性和专业性,亦需留意法律规定的界限。

四川明炬律师事务所的邢连超律师指出,那些经营中药调酒服务的酒吧,本质上涉及食品的生产或销售环节,必须遵守我国的食品安全法。稍有不慎,便可能触犯法律。根据食品安全法的规定,食品生产经营不得添加药品,然而,对于一些既是食品又是中药材的成分,则允许添加。

药食同源目录中收录了106种中药材,这些药材可以用于食品中。然而,除了这些之外,其他中药材的添加和生产是受到限制的。依据广告法的相关规定,只有医疗广告方可使用提及疗效的广告词汇。若擅自使用诸如强肾、壮阳等涉及医疗功效的词汇,可能构成对广告法的轻微违规,并带有虚假宣传的嫌疑。

“中药调酒”本质仍是酒 饮用需适量适度

“中药调酒”本质仍然是酒,饮用要遵循“适量适度”原则。

专家强调,中医药文化作为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之一,其科学应用与传承创新至关重要。为此,我们必须坚守专业性的准则,并且确保其运作符合既定规范。

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药剂科副主任中药师谢凡指出,需全面考量中药成分与酒精的相互作用以及各类人群的体质适应性,同时需明确每日中药调酒的最大摄入量。酒馆在酒单上应详尽提醒消费者“中药调酒不能替代药品”“需警惕长期过量饮用”等事项,并对特殊人群、特定时期或用药期间饮酒给出相应警示。

四川明炬律师事务所的邢连超律师指出,商家在生产和销售过程中,可以采取两种不同的方式。首先,商家可以选择药食同源目录中的中药材,自行添加并完成生产销售。但必须确保卫生条件达标,并在获得相应卫生许可证后方可进行。其次,商家也可以直接从生产厂家购买符合标准的中药材酒。值得注意的是,若商家对药酒进行宣传,不得使用夸大医疗疗效的言辞。

特别需要强调的是,“中药调酒”本质上仍旧是酒类饮品,消费者切勿将其当作养生保健品或医疗药品来对待。在饮用时,必须严格遵循“适量适度”的原则,以免因过量饮用而引发健康隐患。

(总台央视记者 李斌 杨妮)


提醒:请联系我时一定说明是从伴游招聘网上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