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都喝的这种快乐水,伤害竟比想象中大?(非可乐)

日期: 2025-09-27 21:04:49|浏览: 120|编号: 157467

友情提醒:信息内容由网友发布,本站并不对内容真实性负责,请自鉴内容真实性。

每天都喝的这种快乐水,伤害竟比想象中大?(非可乐)

近来,网络空间里冒出了许多自称能喝点小酒的博主,他们热衷于展示自制的美味鸡尾酒,有加入水果的粉紫色莫吉托,点缀着花朵的马提尼,还有日落时分和热带风情的饮品,以及超市里就能买到的调制酒,这些鸡尾酒色彩斑斓,非常诱人,又因为强调“微醺即可”的理念,吸引了很多女性想要尝试。

然而,鸡尾酒是否真的不会让人喝醉?它是否比其他酒类更受女性青睐?我们能否安心饮用?现在就逐一探讨。

鸡尾酒是什么

其实,这些调味酒、便利店调酒,本质就是鸡尾酒。

鸡尾酒属于调制饮品,一般以一种或多种烈性酒作为基础,再掺入果汁、糖浆、碳酸水、能量饮品等辅料,由调酒师通过特制手法融合制作而成。

可以把它比作“酒品的配置”:基酒好比核心食材(比如牛排或鱼块)。利口酒、果汁等则像是佐料和配料(比如黑胡椒酱或柠檬黄油酱)。装饰品像是盘边的点缀和装饰(比如香草或花饰)。借助“调酒”手法,将这些成分完美融合,就能制成一杯味道特别、样子好看的饮品。

微醺鸡尾酒,真的好吗?

这些鸡尾酒宣称下班微醺,真的好吗?

这些鸡尾酒,表面看去,从构思到宣传,都打着亲民的标签,实际上,却暗藏玄机,精心设计着消费的圈套。

美丽外表,将“饮酒”伪装成“高雅生活格调”,使人降低防备

社交平台上,鸡尾酒常被称作“仙子饮品”“摄影利器”“仪式感十足”,例如,粉紫过渡色的“玫瑰特调”、酷似黄昏云彩的“日落飞行”、撒着金粉的“月光之饮”、点缀鲜花的“春季限定”——每一款都宛若“掌中珍品”,极富视觉吸引力,令人垂涎欲滴。

这其实设下了一个圈套,标榜的“低度数”“水果香”“不易醉”,使女性产生“少量饮用无妨”的错觉,很多女性又看中它的外观、“适合合影”、不容易醉而降低戒心。

圈套二:甜美滋味——借助甜味和果味“蒙蔽”酒精感,使人不自觉地饮过量

许多女性对饮酒没有好感,特别是对于高度酒,例如白酒,主要原因是它们的味道过于浓烈,而且辛辣,让人难以接受。

为了取悦女性,鸡尾酒里会放入很多果汁、糖浆、椰浆等,使得酒精的味道变得不明显,很多人抱着稍微有点醉意的想法去尝试,却不知不觉得喝得越来越多。

鸡尾酒微醺,危害不小

鸡尾酒给人微醺的感觉,但是危害一点都不小。

1、“喝不醉”的错觉,反而让你摄入更多酒精

糖分、酸度、带气的感觉会让人忽略饮品中的酒精含量,不知不觉间快速喝下很多酒精,从而更容易引发急性酒精中毒,表现为头晕、恶心、失去意识等情况。

2、酒精的危害没有安全剂量

国际卫生机构把酒精归为第一类致癌物质,哪怕微量也会增加口腔癌、食道癌、乳腺癌、结直肠癌等多种癌症的发生可能性,现在科学界普遍认为哪怕只喝一点也不利于身体,换句话说,最保险的饮酒方式就是不喝酒,这样才不会损害健康。

3、女性更容易醉酒

酒精进入身体后,肝脏会分泌一种物质来处理它,这种物质能将酒精转变成乙醛,乙醛再被另一种物质变成乙酸,乙酸接着会变成二氧化碳和水,这样酒精就彻底被清除了。

由于生理构造的差异,女性体内乙醛脱氢酶的活性相对较低,因而酒精分解过程会减慢,所以女性在饮酒后更容易出现醉意。

4、高糖高卡,鸡尾酒还会“养胖”你

为了抵消酒精的刺激感,鸡尾酒里加入的糖分和椰奶,让它的热量值相当可观,酒精还能减慢身体分解脂肪的速度,同时刺激人的食欲,造成更多脂肪被身体囤积起来,这种饮品对于女性维持身材也是不小的阻碍。

比如,常见的鸡尾酒:

椰树芬芳:需要放入椰乳、凤梨液以及椰子糖浆,一杯饮品里脂肪占比大约是百分之二十,糖分占比大约是百分之三十。

落日飞车:要加入橙汁、糖浆,含糖量都在30%左右。

如何看待鸡尾酒?

总而言之,鸡尾酒虽然外表吸引人、口感甜美,但它并非有益健康的饮品。若仅仅因为“形象出众”“他人推荐”就忽视其健康隐患,这种短暂的欢愉或许代价过高。

建议大家在喝鸡尾酒等酒精饮品时注意:

1、孕妇、哺乳期女性、儿童不要喝酒

对于任何人来说,都尽量不要喝酒。

尤其要注意,孕妇、正在喂奶的女性以及儿童,酒精对他们的影响更为严重,这些人完全不能饮酒。

2、适度喝,不要贪杯

要是真的要尝试,务必小心谨慎,千万别把它当作普通饮品随意饮用,必须时刻告诫自己要控制分量。

控制每日酒精摄入不超过15克,具体来说,啤酒4度酒精度的一两50毫升,葡萄酒12度酒精度的一两50毫升,白酒38度酒精度的一两50毫升,或者高度52度酒精度白酒30毫升。

3、喝酒之后,多喝水

饮酒之后要补充水分,因为酒精分解主要依靠肾脏生成尿液来清除,增加饮水量有助于加速酒精的分解过程。

4、不劝酒不拼酒

朋友相聚,场面活跃时,常有互相劝酒比酒之举,不过最好不参与此类活动,每年都有因比酒劝酒而造成死亡的情况。


提醒:请联系我时一定说明是从伴游招聘网上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