疯狂的冰杯凭啥比水贵?聚焦夏日刺客
冰块售价几何?以饮用水凝固而成的冰,其价格竟然超过了瓶装水。今夏,冰杯成为热门。然而,围绕冰杯的争议始终未曾平息。
走红的冰杯
近期,记者对多家便利店进行了实地考察,发现冰杯在冰柜中的摆放显得尤为突出,而且每家便利店都推出了自己的品牌冰杯。
冰杯迅速走红,成为夏日消暑的热门单品,众多网友在社交平台上纷纷展示他们亲手制作的冰杯饮品——只需将饮料、咖啡、果汁等倒入冰杯中,便能轻松享受到清凉宜人的冰镇饮品。
便利店冰柜里的冰杯
有的便利店已经推出了“调酒套装”,顾客只需从货架上取下小瓶洋酒,再挑选两罐果汁和一只装满冰块的杯子。这时,店内的卡座立刻变成了他的“迷你调酒台”。他迅速将烈酒和果汁倒入杯子中,轻轻摇晃混合,一杯色彩缤纷的简易鸡尾酒便制作完成。而且,这样的成本仅需外面酒吧售价的一半。
伏特加与橙汁的交融,再加上葡萄气泡水,便成就了绝美的日落之饮;白朗姆与雪碧的搭配,点缀以薄荷叶,便制成了简便的莫吉托;利甜奶茶的融合,犹如伦敦的迷雾般神秘;芝华士与柠檬茶的碰撞,则幻化成了风味独特的长岛冰茶……在社交媒体的广袤天地里,形形色色的“便利店调酒公式”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冰块在其中的作用至关重要。一旦嗅到了其中的商机,众多企业纷纷开始积极筹划并布局相关产品。
伊利冰淇淋宣告其冰工厂将推出新款冰杯,这些冰杯可以与众多饮品相搭配,从而实现“一杯多味”的体验。与此同时,蒙牛也推出了自己的新品冰杯;蒙牛旗下的水冰品牌“冰+”已经在小红书上宣布其冰杯产品正式上市,并采用了“冰+无限,快乐无边”的宣传语。此外,农夫山泉在山姆会员商店上架了“纯净食用冰”,每袋重2公斤,售价为22.8元。
现在,市面上不仅有7-11、罗森、便利蜂等商家自产的冰杯,还有农夫山泉、好淼、晓德、果音、冰极限、冰力达等多个品牌在市场上各占一席之地。同时,冰杯的口味也日益丰富,去年流行的咖啡、柠檬等果味冰杯今年又增添了新的选择:乌龙茶、芭乐、杨梅、葡萄、草莓、蜜桃、芒果……
形态与图案日渐丰富:起初是方块冰和异形冰,随后演变为圆柱形冰、去角摇曳冰、科林形冰、新月形冰以及半方块冰等等。
“背刺”年轻人?
一瓶饮用水仅需2元,一杯冰镇饮品售价4元,可为何冰冻之后其价格竟翻了一番?
南方记者在市场调研中观察到,不同容量的冰杯零售价格大致介于3至6元之间。以随机挑选的几款产品为例,比如便利蜂的220克冰杯售价为4元,农夫山泉的160克冰杯也是4元,而蜜雪冰城的冰杯则是3元。
冰杯的售价引起了广泛讨论,其中“山姆2公斤冰块售价22.8元”的话题近期在社交媒体上引发了热议。在微博等社交平台上,众多购买冰杯的消费者纷纷提出疑问,对这种可食用冰杯的高价位表示不解。
据调查,原因在于“冰杯”所用的冰块更符合安全与卫生标准,其制冰品质亦更为优良。其包装实现完全密封,并遵循检测规范。这些超低温速冻的冰块在视觉上更为透明,且融化速度相对较慢。在整个运输环节中,均采用冷链方式进行。
冰块虽源自水的冻结,却并不意味着每克水都能转化为等量的冰。在制冰工厂中,水资源的消耗相当可观。据业内人士透露,通常情况下,两吨水仅能产出大约0.8吨的冰。
冰杯之所以如此受欢迎,是因为它符合经济学中的互补商品概念,即一种商品的消费需要与另一种商品的消费相辅相成。回顾早年,在日韩地区,饮料与冰杯的捆绑销售模式便已盛行。
在国内,早期成立的制冰企业大多专注于服务B端客户。例如,广州的冰力达公司就与霸王茶姬、喜茶、茶颜悦色等知名品牌形成了稳固的长期合作关系。
夏日炎炎,高温天气频发,冷饮需求激增,成为大众的必需品。然而,价格不菲的奶茶让消费者难以持续消费。相较之下,自制冰饮,只需冰杯加饮料,平均成本仅需7元左右,便成为了一种经济实惠的替代选择。
据消息,便利店将与冰杯品牌签订合作为条件,消费者在购买指定饮品、咖啡或基酒时,只需额外支付一元即可获得一个冰杯。从这个角度看,虽然冰杯的单价略高于普通饮用水,但若与饮料一同购买,整体价格较为合理,并不存在所谓的“价格刺客”现象。
爆火背后的冷思考
陈小姐表示,自今年夏天开始,她便频繁光顾冰杯店。“顾客可以自行添加无糖茶、果汁或气泡水,这样的饮品口感更为佳美。”
近两年,冰饮市场的消费需求迅猛上升,《2025即时零售冰品冰饮消费趋势白皮书》指出,冰杯类产品已连续两年实现超过300%的快速增长。
然而,在市场调研过程中,我们发现当前市场上冰杯所遵循的标准并不统一,其中大部分纯净水冰杯均遵循《冷冻饮品食用冰行业标准》(SB/T —2008)。
该规定明确指出,制作食用冰必须以符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的饮用水为基本原料,并经过灭菌、注模、冻结、脱模、包装等工序来完成。然而,这一标准仅适用于预先包装好的食品,并不适用于那些未预先包装的食用冰。
这些带有风味的冰杯所遵循的是我国冷冻饮品的国家规范,具体为《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冷冻饮品及制作料》(GB 2759-2015)。
本标准明确指出,它适用于冷冻饮品和饮料的制造,但不包括现场制作并直接销售的冷冻饮品。所谓冷冻饮品,是指以水、糖、乳制品等为主要成分,可能加入其他辅助材料、食品添加剂或营养强化剂,通过配料、巴氏杀菌或灭菌、凝冻或冷冻等工序制作而成的固态或半固态食品,这类食品涵盖了冰淇淋、雪糕、冰棍、甜味冰、食用冰等多种形式。《冷冻饮品食用冰》标准(SB/T —2008)将在2025年10月1日被新的《冷冻饮品食用冰》标准(QB/T 8022—2024)所取代。
根据即将推行的《冷冻饮品食用冰》(QB/T 8022—2024)标准,所生产的食用冰,其原料为饮用水,并经过灭菌处理,随后进行注模或无需注模,冻结成型,脱模或无需脱模,最后进行包装。此外,该标准还对食用冰的外观以及微生物含量设定了严格的标准。
冰杯的流行带动了对食品安全问题的广泛重视。2023年12月,广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通报指出,佛山市顺德区金冠泓业百货有限公司销售的由上海晓德食品有限公司第一分公司生产的食用冰,其菌落总数未达到国家食品安全标准的要求。
在挑选冰杯时,消费者需留意生产厂商信息、相关生产许可、生产时间以及保质期等标识是否完备,同时配料表应准确无误;坚决抵制无生产信息、无生产许可、无保质期的“三无”产品,对街头摊贩售卖的散装冰也要保持警惕。
提醒:请联系我时一定说明是从伴游招聘网上看到的!